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报考小学音乐的 x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金蛇狂舞》。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表演,大家想不想看?
师:看大家的表情似乎都很期待呢,那老师要开始了。(演唱《卖报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看到有好多同学刚才也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看来你们都很熟悉这首歌吧?
师:那同学们,这首歌曲的作者大家还记得是谁吗?
师:靠窗边女生,你来说!
师:哦,你说是聂耳,你记得以前学过。
师:嗯,你的记忆力真好,那你能试着再唱一首聂耳创作的歌曲吗?
师:真不错,你知识学习的真牢固,请坐。
师:刚才这位同学唱起了我们的国歌,同学们也跟着唱起来了,老师能感受到你们唱的时候都是精神饱满,充满了自豪感。
师:作曲家聂耳,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呢,他是我国 30 年代著名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 "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师:他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他的另一首作品《金蛇狂舞》。(板书:聂耳 -- 金蛇狂舞)
二、教授新课
(一)初步感知
师:我们赶快通过多媒体来聆听一下这首乐曲吧,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到什么场面?(多媒体播放)
师: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
师:第一排的这位女生你来说吧。
师:哦,你说你在乐曲中听到气氛非常欢快,咚咚锵感觉像过年。
师:嗯,你的感受力很强,请坐。
师:这首乐曲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它表现的其实是江南人民在端午佳节赛龙舟时的热烈场景。
师:那曲名为什么叫金蛇狂舞呢?金蛇,其实比喻的就是龙舟;狂舞,比喻的是龙舟争先恐后的比赛场面。
师:刚才大家聆听的时候有没有注意,乐曲里有什么乐器的声音?乐曲的体裁形式又是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纷纷摇了摇头,那接下来老师再播放一次乐曲,同学们仔细听听。
师:好,乐曲听完了,同学们都听得很投入,谁想来说一说?
师:嗯,戴眼镜的这位男生你来说。
师:你说你在曲中听到了锣、鼓等打击乐器的声音。
师:很好,你的小耳朵可真灵敏!请坐。
师:没错,整首乐曲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板书:民乐合奏)
(二)深入了解
师:通过前面两次聆听乐曲,同学们结合书上的乐谱,你们认为全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呢?
师:哦,大家异口同声都认为是三个乐段啊,你们的鉴赏能力还真强呢!
师:这首曲子是聂耳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 "倒八板" 改编的。
师:聂耳在改编时把原曲欢腾的情绪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使旋律更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这一富于弹性的节奏贯穿了全曲,全曲由三个乐段反复交替组成。
师:那现在咱们来分别聆听一下这三个乐段吧。
师:首先聆听第一乐段,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
师:第一乐段听完了,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师:好,手举的高高的,你来吧。
师:哦,你说像是比赛刚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观的场景。
师:你的概括能力可真强,请坐。
师:现在同学们来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一下旋律,我们感受一下比赛开始时选手们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这种场面吧。准备,123 起……(哼唱)
师:嗯,同学们唱的真不错。
师:如果第一乐段是整装待发,那接下来的第二乐段他们出发了吗?
师:咱们接着来聆听第二乐段,同学们思考一下,第二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嗯,刚才大家听的都很认真,谁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师:好,右手边这位男生你来说。
师:很好,你说你感觉他们已经出发开始比赛了,因为这一乐段情绪更加热烈了。
师: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请坐。
师:这一乐段情绪明显比第一乐段更加热烈了,那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啊?
师:嗯,是不是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也变快了?
师:好,现在同学们拿起桌角上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鼓棒,咱们来跟着音乐敲击节奏,感受一下这种热烈欢快的场景。
师:准备好了吗?跟着老师做,123 起……
师:太棒了,同学们的节奏感很强呢!
师:接下来的第三乐段老师来弹琴,请同学们跟着哼唱,结合第三乐段的乐谱,看看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
师:准备好,我们开始了……(哼唱)
师:同学们唱的很开心,那有谁发现了它的规律?
师:好,穿红色衣服的女生你说。
师:哦,你感觉乐曲前后是呼应的感觉节奏越来越进紧凑。
师:你的概括能力太强了,这一段用到了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螺蛳结顶。(板书:螺蛳结顶)
师:乐曲为什么运用 "螺蛳结顶" 这种创作手法啊?
师:我们按音乐小组分组,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来感受一下吧!
师:嗯,同学们刚才配合的非常默契。
师:"螺蛳结顶" 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这种方式在民歌中叫对答呼应。(板书:对答呼应)
师:就像刚才同学们一问一答的配合,生动的体现出赛龙舟时你追我赶的激烈场面。
师: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在演奏时,要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呢?
师:演奏力度是一直强或者一直弱吗?
师:很好,不是。在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这样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
师:现在,同学们看到乐段谱例下显示的是打击乐伴奏标志。
师:咱们来分组练习,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锣、鼓、为乐曲伴奏,感受 "对答呼应" 与 "螺蛳结顶" 的创作手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和效果。开始吧。(巡视指导)
师:嗯。刚才同学们都练习的热火朝天,那咱们来跟着音乐展示一下成果吧。各小组准备,123 起……
师:真不错,同学们把赛龙舟时你追我赶的激烈场面表现的惟妙惟肖。
师:接下来我们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师:老师找出一名小指挥,到讲台上指挥,同学们在听到第一乐段时跟音乐哼唱并随意律动,在听到第二乐段时用鼓棒敲击打节奏,在听到第三乐段时用锣、鼓、为乐曲伴奏。
师:嗯,音乐课代表你来吧。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
师:好,掌声送给自己!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简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三、音乐活动
师:我们国家的优秀民乐合奏曲还有很多很多,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同学们听一听这民乐合奏曲你们在哪听过?
师:乐曲听完了,怎么样?大家熟悉吗?
师:对,过年的时候都会听到。
师:这首乐曲名字叫《春节序曲》, 同样表现了节日欢快热烈的气氛。每到农历新年,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生动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的配器音响感动千家万户。
四、课堂小结
师:欢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那么短暂,不知不觉中,今天的音乐课到这里也接近尾声了,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师:好,第一排这位女生你来说。
师:哦,你说这节课你不仅欣赏了这首好听的乐曲还了解了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和对答呼应的表现方式。你知识学得真扎实!请坐。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器乐的丰富表现力,希望在以后同学们能用心去感受音乐,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创编力来表现音乐,积极的参与音乐实践,并从中获得音乐的乐趣与成功感。
师:希望以后同学们都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人,下课!
结束语: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请问我现在可以擦掉板书了吗?
-
上一篇
小学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逐字稿 -
下一篇
小学音乐《我的中国心》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