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3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雨巷》。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有一位诗人因写了一首诗而获得 “雨巷诗人” 的美称,他就是戴望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雨巷》。
诗是最美的语言,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读一遍。(停顿)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带着何种感情来读这首诗呢?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还是忧郁感伤?没错,这首诗自始至终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些,读出忧郁、哀怨的情感。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一遍诗,并思考:这首诗都写了哪些人物?
我看同学们都读完了,我们一起说,这首诗写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对,是 “我” 和 “姑娘”。那么,诗中的 “我” 和 “姑娘” 有什么联系呢?这位男同学你来回答。哦,“我” 在悠长的雨巷中徘徊,希望能遇到这位姑娘,你从中体会到 “我” 想要追寻她,说得有道理,请坐。那是怎样的一位姑娘,让 “我” 如此倾心呢?请同学们从诗中找出相关语句。请讲!“丁香一样地结着仇怨的”“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 等等。嗯,找得很全面。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诗人用大量笔墨描写这位姑娘,还用了其他意象来衬托她。同学们,都有哪些意象呢?对,有雨巷,还有丁香。但是我们从诗中看到姑娘的样子了吗?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前排的这位女生回答,哦,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徘徊在阴沉的雨巷中,你认为 “油纸伞” 这个意象赋予了她复古、怀旧的情调,还增添了姑娘神秘、朦胧的色彩,理解得很到位。同学们,分析完姑娘,我们再来看,诗中的 “我” 与姑娘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靠窗的这位男同学,你来说!哦,“我身旁飘过这姑娘”,你从 “飘” 这个动词中,读出 “我” 遇到了这位姑娘,却又与她擦肩而过,最后 “我” 又在雨巷中徘徊,继续找寻这样一位姑娘,很好,请坐。
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诗人戴望舒借 “我” 和 “姑娘” 这两个意象想要表达什么呢?小组内互相讨论这个问题。(停顿)第一小组的发言代表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作者在渴望美好的爱情,说得有道理。第三小组的同学有不同看法,你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首爱情诗,也可能是一首政治诗,为什么这么说呢?来给大家分析分析。分析得很有道理,你们联系到了作者戴望舒的写作背景。接着这一小组的讨论成果,同学们通过大屏幕,来了解一下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好,了解了当时诗人所处的黑暗现实,同学们是不是觉得第三小组同学的见解很有道理?1927 年的中国被白色恐怖笼罩,响应革命的戴望舒找不到革命的前途,所以他在彷徨中探寻未来的出路。我们无法确定诗中的姑娘到底象征着美好的爱情,还是象征着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但可以确定的是,诗人一直在迷茫中找寻着这样一种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来读一遍这首诗,仔细揣摩作者在诗中想要传递给我们的韵味。
嗯,大家都沉浸在诗人的忧伤之中了。那么如果诗人戴望舒来到大家面前,你们会怎么劝导他呢?同学们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交流讨论,下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这课试讲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
上一篇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