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唐诗,就仿佛走进一个神奇王国,那里是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绽放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们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他们身着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其中有一位,便是这璀璨星河中最耀眼的一颗 —— 李白。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诗歌 ——《蜀道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边读边圈点勾画,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词,同时标记出无法理解的词句。下面开始吧。
好,大家都读完并且讨论完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些字音?请你,好,请坐。这位同学大部分都读得很准确,有几处不太确定,我们一起读一下:“峥嵘、谗言”。接下来呢,我们看一下这首诗歌涉及的文言知识,这里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在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按照我们之前解决文言文知识的办法,小组互相讨论一下。好,时间到,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讨论得也很热烈。第一小组,你们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哪里?“猿猱欲度愁攀援”,有同学不确定是否有词类活用,哪个小组同学能够帮忙解答一下?请你,分析得很准确。这是为动用法,“愁” 是 “为…… 发愁” 的意思。还有其他有问题的地方吗?好,理清了阅读障碍,我们再听一下名家对这首诗歌的朗读。听的过程中要仔细听清字音,听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听完名家范读,余音缭绕。现在呢,就由老师来带领大家读一遍。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边读边划分节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好,大家都读完了,老师刚才去听了一下,大家都读得很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试着读一读。好,请你。大家说他读得怎么样?感觉很有气势,读出了李白豪放的气势。这边老师提示一下,“噫吁嚱” 是复合叹词,要一齐读出,中间不能停顿。
根据诗人所写的情景,诗人的思路是怎样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呢?先叹蜀道之高,再探蜀道之险,最后叹战火之乱。大家要学习这位同学用同样的句式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下面呢,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蜀道之高的。好,请你。你的目光很敏锐,找到了神话传说,有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和 “六龙回日之高标”。作者开篇写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呢?对,吸引读者注意。从神话传说中你读出了什么?是呀,这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愿望,连神话中的人物都难以改变蜀道的艰难,那我们普通人呢?大家纷纷回答道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作者通过这些告诉我们,在历史上蜀道就已经是难以攀登的了。我们再来看这一句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曾经出现在哪些诗句里啊?有哪位同学知道?回答得非常不错,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 “黄鹤一去不复返” 。传说中,黄鹤是仙人乘坐的神鸟。那有谁给我们介绍一下猿猱呢?看来大家都比较困扰,现在请同学们再来看一下这幅图片,猿猱这种猴子速度非常快,来无影去无踪。一个是善于飞翔的鸟儿,一个是善于攀援的猴子,它们都不能过去,那我们普通人更是难上加难了。作者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去写蜀道之高的呢?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手摸星辰、呼吸紧张的感觉。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谁能为我们表演一下这些动作呢?请这三位同学上来进行表演。你们觉得哪位同学是最佳演员?看来大家都为这位同学的演技所征服,他表演出了作者的神情和动作,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谁能概括一下蜀道之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你,概括得很全面。我们见到这样高峻的蜀道就已经觉得很艰难了,那蜀道之险,战祸之烈又体现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拜读李白的大作。现在再请大家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诗人的感叹,读出巍峨的蜀道。这遍朗读老师听出了李白饱含激情的声音。课下大家搜集一下历史上是如何解决蜀道之难这一难题的,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讨论。
-
上一篇
高中语文《声声慢》逐字稿2 -
下一篇
初中语文《白杨礼赞》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