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面试逐字稿 初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逐字稿

zhuzigao 2025-02-17 09:02:13 初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社会梦想而奋斗着。那么,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有着怎样的梦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记》,一探究竟。

课前,同学们对文章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那位同学想要展现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为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呢?好,中间这位同学,你来读。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看来你的预习任务完成的非常不错,请坐。

同学们,其实文言文的读不仅要读准字音,我们还要读清节奏,更要读出韵味。下面呢,老师来读,听听老师对这三方面的把握。(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老师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注意阅读要求。

同学们,其实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准它,还要读懂它。现在就请同学们参考课文注释,边读边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然后再小组里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再向大家提出,一起解决。都交流完啦?哦,这位同学你有疑问?你来说。哦,他想知道,文中“夹岸数百步”的“夹岸”是什么意思。好,你来帮他解读。原来呀“夹岸”的意思的水流的两岸。你解读的可真不错,请坐。

没有同学举手了吗?那好,同学们,大屏幕上是老师为大家整理好的本文重点词句看看自己都掌握了吗?看来大家对词句的掌握已经非常透彻了,那现在呀,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后排这位同学请你来说。他说呀,文章以武陵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写了遇到桃花林,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以及再寻桃花源的事。嗯,你概括的既简洁又全面,看来你是读懂了这篇文章,请坐。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大意。学好文言文不仅要读懂它,更要读透它。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想一想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分析相关语句,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之后再派代表回答。老师看同学们交流的非常热烈,哪个小组想要率先回答呢?

四组同学等不及了,你们先来。他们小组认为,武陵人看到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他说文中写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动静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平和、宁静的画面,表现出桃花源环境的优美。嗯,你们小组对文章理解的真是准确,请坐。同学们,桃花源的环境真美啊。其实文章从衣食住行描写生活环境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三组同学,你来说。他说啊,他们小组认为武陵人看到了桃花源的幸福生活。他说桃花源的男女老少,各有所乐。文章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了桃花源人的装束以及他们的生活场景,“怡然”一词,更是写出了老人和孩子们的安乐幸福。他还说,“要”“咸”“延”“皆”等词语,更是体现出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淳朴真诚的人性美。嗯,你们小组对文章把握的真是透彻,请坐。同学们,桃花源的生活的确幸福。男有分,女有归,老有所养,幼有所乐,正是生活富足,人们才会热情好客啊。让我们齐读这一部分,体会桃花源的幸福生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同学们,这么幸福、美好的桃花源,最后武陵人为什么会“遂迷,不复得路”呢?对,大家说的都很对。结合大屏幕上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看出,桃花源只是陶渊明的一个梦,表达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其实,这不止是陶渊明的理想,更是当时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追求。这么好的文章,同学们,背诵下来吧。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桃花源,感受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那么你心目中的桃花源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讨论。老师看同学们交流的意犹未尽,课下就请同学们按照大屏幕上的写作要求以“我的桃花源”为题在作业本文上写一篇小短文。

同学们,从两千多年前的大同社会,到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再到今天的中国梦,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从未改变。老师希望处于新时代的我们,要心中有目标,脚下有行动,为了我们的理想社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下课!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