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是面试高中语文的 X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师说》。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了解韩愈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韩愈的《马说》对吧,其实韩愈在我国文学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后人把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并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 “杜诗韩笔”;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平庸诗风。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另一篇文章《师说》。
二、新课教学
朗读与正音
师:老师现在先给大家放一下《师说》的范读,大家要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刚才老师放范读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在跟着默读了,那接下来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语气,等下检查大家的朗读成果。
师:好,时间到,谁先来展示一下。这位举手最快的同学,你来读一下。其他同学仔细聆听,从字音、节奏等方面进行评价。
师:这位同学读完了,有什么问题?他读错了一个字对吧,“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的 “读” 应该读 dou,表停顿。还有呢?对,“或师焉,或不焉” 中的 “不” 通 “否”,读 fou,表否定。
师:好,接下来咱们再一起齐读一遍吧,大家一边读一边回想我们上节课讲解的文言常识,不理解的地方先圈画出来,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地方,选小组代表提出来,大家一同解决。
师:同学们讨论的声音越来越低,看样子讨论得差不多了,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呢?嗯,看来大家对本课理解还不错,那老师来考考大家。“闻道有先后” 中,“闻道” 的意思?对,应该是懂得道理。
分析文章脉络与中心论点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都很不错,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体脉络是怎样的呢?
生:它主要分成了 4 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提出了作者的观点,第二部分主要说出了老师的职责,第三部分说出了跟着老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第四部分是选择老师要有原则和态度。
师: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那大家再来读一下第一段,看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大家都读完了,谁能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生:古之学者必有师。
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很好,同学们总结得很棒。
分析论证方法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二部分,我们按照之前所划分的语文兴趣小组来讨论一下,第二部分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作者使用论证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好,大家可以开始了,老师刚才巡视了一圈,发现同学们讨论非常激烈,现在哪个小组能够来告诉老师这篇文章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我看第一小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那你来说说看。
生:使用了对比论证。
师:很好,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既然使用到了对比论证,那都对比了什么呀。
生:第一个是古之圣人从师而今之圣人耻学于师的对比,第二个是爱其子和愚其身之间的对比,第三个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对比。
师:非常好。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先说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导致圣益圣的结果;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导致愚益愚的结果。古之圣人智商、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而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批判了不从师的社会风气,这是第一处正反对比论证。接着是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产生了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舍弃的结果。最后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产生了尊卑贵贱和智力成反比的奇怪现象。
师:韩愈在这里运用对比论证向我们阐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有什么效果或意义吗?
生:论证充分,逻辑严谨。
师:对,这样论证更充分,逻辑也更严谨了。
三、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课文中有关 “尊师” 与 “重道” 的观点,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古代虽提倡尊师重道,但在封建社会 “官本位” 的意识中,老师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到了唐代,士族子弟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在这种不良风气盛行的情况下韩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疾呼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现代社会,教育有了空前发展、我们更要 “不耻相师”,因此这篇文章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些文章是韩愈非常著名的一些论说文,他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陋习也进一步揭示了学问的重要性。
五、作业
师:清代有一位作家叫做郑板桥,他首要提出了学问二字提出学问要拆开来看,学是学问是问,那课下请同学们以学问为题写一篇 300 字的小短文。下堂课的时候,我们来交流分享。
师:好,同学们下课。
-
上一篇
高中语文高一上册《再别康桥》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语文高三下册《兰亭集序》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