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高三下册《兰亭集序》逐字稿

zhuzigao 2024-12-30 10:12:39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是面试高中语文的 X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兰亭集序》。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同学们,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山乐水,他们往往把游览的感受诉诸笔端,形成文字,才有了流传千古的美文。当王羲之来到兰亭,这个名流雅士经常集会的地方,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二、新课教学

文体介绍与初读课文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序这种文体的体裁特点。序,又名 “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他本身就是一种文体。序言也叫序文,简称序,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一般由作者说明写书的经过,或别人介绍和评论本书的内容。了解完了序这种文体特点,我们一起走进《兰亭集序》这篇课文。

师:首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的过程中,注意字、词、句子之间的停顿,并且认准、读准你认为难认、难写的生字词,同位之间互相多听读几遍。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自己翻译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互相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就举手示意老师。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老师刚才也指导了几名同学,大家掌握的都还不错。

分析文章脉络与内容

师:解决完了字词翻译,我们再来分析下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我们待会请同学们回答。哪位同学能来给我们说一下,这篇文章的大概脉络呢?

生:第 1、2 段记叙宴集盛况;第 3 段抒发宴会后的人生感慨;第 4 段交代作序的目的。

师:很好,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我们一部分一部分研读,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那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 “信可乐也” 的感受?

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因为人、景、事都很美好。

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全面,老师来做一下补充。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到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也。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将他们的赋诗的一句找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臻,但这种愉悦之情仅以 “信可乐也” 四字表出,笔势始终从容,这是心境的淡雅,是作者情性的体现。

师: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段,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中心问题。

生:“死生亦大矣”,讨论的是生死观问题。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准确,那明明很开心,为什么在谈到生死问题时就由乐转痛了呢?哪位同学回答。

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师:对,这两句话就表明了作者感慨人生的短暂,感慨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你觉着,作者是不是在为人生的好景无常而痛心?然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文中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这位举手举得最高的男同学。好的,你找到了文章中表明作者心情的几句话,分别是 “信可乐也”“岂不痛哉” 还有 “悲夫!” 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由乐转痛,又由痛转悲。很好。

师:那我们就顺着这位同学为我们提供的思路,先来看一下作者乐在何处?请同学们读一遍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前排的这位女同学。

生:从这句话中,我看出了作者在因人而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这是作者因美景而乐,还有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这是因聚会而乐。

师:找得很全面,请坐。人美、景美、事美,如此多的乐事作者文为何而痛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主要看一下第四段。靠窗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我找了文中的几句话,从这几句话中,我看出了作者在感慨人的渺小,感慨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觉着,作者在为人生的好景无常而痛心。

师:分析得有道理,请坐。在对人生短暂的悲痛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呀?

生:“死生亦大矣”。

师: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接下来,作者的情感又由痛转向了无限的悲哀,他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想到了古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从这句话里读出来,古人与作者一样,也在感慨人生的可悲。

师:但是作者在这一段中表明了对待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能找出来是哪句话吗?

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那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了什么?对,同学们都很聪明,看出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同学们,梳理完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你们觉得文章的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呢?来,请讲。

生:我认为,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得最精彩,从文中的景物描写中,读出了作者语言的优美和书写的独特性,他先从大处落笔,写崇山峻岭,然后由远及近,写了清流急湍,顺流而下又写了人物的活动和情态,后来又由近及远,写了晴朗的碧空,轻扬的春风,然后把笔端推向了辽阔的宇宙和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师:分析得很好,请坐。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对景物的描写的确精彩,为我们展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带给我们一种欢快畅达的情调。还有没有同学有其他的想法?

生:我觉着作者由景达情的部分最精彩,因为我觉着,作者也说出了我的心声,虽然他在感叹人生的苦短,但也在矛盾的心理中,流露出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一腔热忱,这给了我很大的感悟。

师:嗯,这位同学的感悟很深刻,那么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相信大家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新的感悟。

三、巩固提高

师:孔子曾说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灰尘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的心恢复平静。兰亭集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而王羲之之悲实乃古代哲人和诗人共同的困惑,他们在大彻大悟了天地宇宙的无穷后,产生了一种渺小感和迷茫感,在文学作品中此类思索比比皆是,你们是否能举出与此有关的名句?

生: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是很多的。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人生总是不免有失意伴随,能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出诗意来,这就是王羲之的睿智之处。观照现实人生,回首萧瑟处,我们如能吟出 “也无风雨也无晴” 之类的诗句,也就无愧于诗意的栖居。

五、作业

师:我们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课下任务是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短文,如对王羲之的认识,对生死的理解,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等等。同学们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讨论交流。下课!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