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 xx 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篇目是《等高线地形图》,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新课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正式进入本节课之前呢,请大家先看老师在多媒体展示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呢?
师:嗯,看来大家都比较熟悉。同学们再来看多媒体展示的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展示的是在青藏高原测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青藏高原测的珠峰高度不是 8848 米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寻找答案吧。
新课教学
师: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好,两分钟时间到,哪位同学想来分享一下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最右边靠窗举手的男生,你手举得最高,你来回答。
师:这位同学说: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看来你阅读得非常仔细,很棒,请坐。
师:现在有没有同学知道在青藏高原测得的珠峰高度为什么与我们说的珠峰高度不一样呢?好,举手最快的班长,你来说。
师:班长说:平时说的珠穆朗玛峰 8848 米指的是海拔,青藏高原测的是青藏高原与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所以不一样。回答得非常准确,请坐。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图 1.35,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最后面戴眼镜的男生,你举手可真快啊,你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师:这个水平面上的图呀,我们就叫等高线地形图,接下来给大家 1 分钟时间阅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概念。刚刚看大家都阅读得非常认真,不错。下面呢,请大家观察图 1.35 里的山峰的东西两侧,以及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的东西两侧。
师: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坡度与等高线有怎样的关系,给大家 3 分钟时间,3 分钟后,老师会请小组派代表来回答。
师:好,时间到,老师刚刚下去巡视了一下,发现第二小组的同学讨论得非常积极,我们请第二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讨论成果吧。
师:第二组同学代表说,我们小组发现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非常棒,看来你们小组总结得很精炼,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的地理呀,其实是非常有用的。在等高线地形图除了刚刚第二小组总结的一些特征,我们还可以通过判读地形图来识别地形。
师:首先大家看看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山峰的图片,大家发现他什么特征呀,对,中间是最高的,两边逐渐降低。所以我们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就是中间,嗯,对,中间高,四周低。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山脊,这个同学反应很快,没错,山脊线我们发现它比两边高,所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就是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山谷,地理课代表反应很快,没错,这个跟山脊是恰恰相反的,所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就是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我们再来看陡崖,诶,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是重叠的。
课堂活动
师:请同学们绘制一张包含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最好看!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开始吧!
生:……
师:同学们知识掌握得都很牢固!画得真不错!
课堂小结
师:我们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师:首先我们学习了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接着我们还学习了等高线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绘制一张包含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最好看!
师:同学们,下课。
结束语
我的试讲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
上一篇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地理《世界的人口问题》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