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6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拿来主义》。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课程开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是出自《书剑亭杂文》吗?
嗯,我听到同学们都说:老师说错了,是出自《且介亭杂文》。这篇文章的确是出自《且介亭杂文》。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鲁迅先生在创作这些文章的时候,居住在上海闸北区。这个地方是属于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为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是非常的痛恨。于是,他就将 “租界” 各取了一半,成 “且介”。因为是在半租界的亭子间写的,所以叫做《且介亭杂文》。鲁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作家,有哪位同学能够回顾起先前学过的关于鲁迅的文章呢?
嗯,我听到同学已经快速抢答出来了,有《故乡》《孔乙己》《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社戏》 。
那鲁迅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学家,同时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位用笔杆子做武器的战士,他用文学的武器唤醒了很多人的思想和勇气。这样的题材,鲁迅更多的采用的是杂文的形式来表现出来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
好,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读的时候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记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理清课文的脉络。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下面开始。
同学们的声音渐渐小了,我听到还有同学在小声地讨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我们来邀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大屏幕上的字词。
你的手举得最快,就你吧。大家说他读得怎么样?
嗯,非常准确。说明他认真预习了课文。
好,请坐。那有哪位同学告诉老师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他的观点是什么? 第三排这位女生,请你。
嗯,应该拿来。要运用拿来主义,好,请坐。
下面老师读第五至六自然段,女生读第七、八自然段,男生读第九、十自然段,读的时候注意思考。什么是拿来主义?我们应该怎样拿来?
(原文朗读: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 “送去” 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摩登” 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 之外,还得 “拿来”,是为 “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 “送来” 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 “完全国货” 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 “送来” 的,而不是 “拿来” 的缘故。)
女生齐读。
男生齐读。
现在我们读完了,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一下老师提出的问题。等一会儿,老师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好,时间到。我们先请第一小组代表。请你。
嗯,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是相对立的。嗯,除了送去之外我们还应该拿来。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和其他国家的双向的交流。是指对科技、文化各个层面,要使用、存放或者是毁灭。嗯,那应该怎么拿来呢?
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吗?
嗯,这是不能外国给什么我们就要什么。我们要自己思考,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需要的、优秀的。我们要去主动地拿。 好,请坐。请问其他小组有什么补充吗? 第二小组代表。
嗯,要在拿的时候要占有,要挑选。对精华要吸收融合。对于没有用的糟粕呢,要丢弃。
好,请坐。
下面呢,我们来看,第八自然段。这个段落,用了个非常明显的论证方法,同学们,你们看出来了吗?
嗯,对。比喻论证和指定论证。那我们来看 “大宅子” 指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吗? 第三小组代表。
嗯,你觉得有困难。那老师来点拨一下。
前面说,是由于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我们来看一下课下注释。 什么是阴功?
泽及后代子孙的。那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 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都是互相传承的,对不对? 嗯,那理解了 “大宅子” 代表的含义。“鱼翅” 呢? 嗯,指的是文化精华中的部分。“鸦片” 呢? 我觉得是糟粕,我们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鸦片应该怎么样?
污脏甩在茅厕里。应该拿到药房里去,说明鸦片我们要取其有用的部分,不完全是糟粕,对不对?
嗯,那么 “烟灯、烟枪和姨太太” 呢?
嗯,都是糟粕应该舍弃。
那这些句子也代表了作者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态度。
第四组代表,你能为我们总结一下吗?
嗯,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有益的部分去发扬。对于没有用的糟粕我们要丢弃。对于有益的部分我们要吸收。 好,请坐。
好,我们现在知道了作者的态度,我们应该要拿来。那么我们仅仅要拿来就可以了吗?作者在最后的时候,也给我们定了一个前提。拿来的这个人要怎么样? 对,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样呢?才能够创新,使文艺成为新文艺。
好,下面我们来请第五小组代表。来跟我们说一下你读了这篇课文觉得还有哪些特点呢?
嗯,好请坐。你觉得是短小精悍,语言非常犀利。
好,请坐。那杂文本来就具有很鲜明的实证性。评说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他的文章一般是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应用对比或者反衬的方法,讽刺性强,又不失幽默感。
下面我们来邀请第六小组代表。为我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嗯,我们要读课文的时候,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情感。学会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这种方法,好,请坐。
下面呢,老师就留一个作业。课下,大家搜集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杂文。阅读比较说说你们的体会。
今天的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同学们下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便是我这节课试讲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
上一篇
高中语文《声声慢》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语文《廉蔺列传》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