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6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蜀道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里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绽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们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面上站起来,连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他们着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看,有这么一位就是这璀璨星河中最耀眼的一颗 —— 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诗歌《蜀道难》。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边读边圈点勾画,通过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时标记出无法理解的词句,下面开始吧。
好,大家都读完,并且讨论完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些字音呢?
好,请你。
好,请坐。这位同学大部分都读得很准确,有几处读音不太确定,我们来一起读一下。(鱼凫、抚膺、峥嵘崔嵬、巉岩)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首诗歌涉及的文言知识。这里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给大家 10 分钟的时间,按照我们之前解决文言文知识的办法,按小组互相讨论一下。
好,时间到。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讨论得也很热烈。
第一小组,你们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哦,“猿猱欲度愁攀援”,组内同学不确定是否有词类活用。有哪个小组同学能够帮忙解答一下?
嗯,好,请你,分析得很准确。这是 “为动用法”,“愁” 是 “为什么发愁” 的意思 。
还有其他组有困难的地方吗?
嗯,好,请坐。解决了阅读障碍,我们再听一下名家对这首诗歌的朗读,听的过程中,要仔细听清字音,听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好,听完名家泛读余音缭绕。现在,老师来带领大家读一遍。读的时候,大家要边读边划分节奏。之后,同桌互相读一下,下面开始。(原文朗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好,大家都读完了。老师刚才去听了一下,大家都读得很投入。下面我邀请一位同学,我们泛读一下。
好,请你,第一排这位女生。
好,请坐。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
嗯,感觉很有气势,她读出了李白豪放的气势。但这里老师提示一下,“噫吁嚱” 是复合叹词,要一气读出,中间不能停顿。“危乎高哉”,也应当一气读。
根据诗所写的情景,诗人思路是怎样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下每部分的内容呢?
好,第三排这位男生。
好,请坐。先叹,蜀道之高;再叹蜀道之险;最后叹战火之乱。大家要学习这位同学用同样的句式概括小标题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把目光聚焦一下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蜀道之高的?
嗯,好。第二排这位同学,请你。
你的目光很敏锐,找到了神话传说,有五丁开山,还有六龙回日。那作者开篇先写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呢?
嗯,对,吸引读者注意。从神话传说中,你读出了什么?
是呀,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愿望,连神话中的人物都难以逾越蜀道,那么,我们普通人呢?
好,请坐,大家纷纷回答到是不可能的事。那作者告诉我们在历史上蜀道就已经是不可逾越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原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曾经出现在哪些诗句里,有哪位同学知道?
好,第一排这位同学。
他的记忆力非常不错,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里有 “黄鹤一去不复返” 。这是一种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昔人已乘黄鹤去。那有谁给我们介绍一下猿猱呢?
嗯,看来大家都比较困扰。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组图片,看一下大屏幕。
猿猱这种猴子,速度非常快,来无影去无踪。一个是善于飞翔的鸟,一个是善于攀援的猴子,它们都难以过去,那我们普通人呢?
对,这位同学说出了我们的感叹,难上加难。因此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让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出来。(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一遍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蜀道之高,高不可攀。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了蜀道之高呢?
好,请你。
好,对。(原文: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从这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
嗯,手摸星辰,呼吸特别紧张,抚着胸口长叹,步履艰难,神情非常惶恐。
好,请坐。你的想象力很丰富,那谁能为我们表演一下这些动作呢?
嗯,好。请这三位同学上来进行表演。大家觉得哪位同学是最佳演员?
看来,大家都被这位同学的演技所征服,他表演出了作者的神情和动作。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三位同学。
现在,谁能为我们概括一下蜀道之高体现在哪些方面?靠窗的这位同学,请你。
好,很全面。我们见到这样高峻的蜀道都已经觉得很艰难了。那么蜀道之险,战祸之烈,又有怎样的惊心动魄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拜读李白的这篇惊人之作。下面,大家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诗人的感叹,突出巍峨的蜀道,读出难以逾越之高。
好,大家朗读结束了。这遍朗读老师听出了李白饱含激情的声音。课下大家搜集一下历史上是如何解决蜀道之难这一难题的,我们下节课进行分享。
今天的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同学们下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便是我这节课试讲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
上一篇
高中语文《祝福》逐字稿2 -
下一篇
高中语文《蜀道难》逐字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