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美术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逐字稿

zhuzigao 2025-01-03 15:01:43 高中美术面试逐字稿 0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高中美术组 xx 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要给大家播放一则戏曲《牡丹亭》,希望大家听完之后能够告诉老师这是哪个地方的戏曲?

生:发源于我们苏州昆山的昆曲。

师:不错,看来大家平时的见识还真不少。既然大家都知道昆曲是苏州的,那么同学们还知道苏州的哪些有名的景点吗?

生 1:沧浪亭。

生 2:拙政园。

生 3:苏州有四大名园。

师:非常好,苏州的四大名园是我们国家古典园林的典范,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课《中国古典园林》。

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师:大家一起看向屏幕,老师这边先给大家展示一段古典园林的相关纪录片,希望同学们看完了之后能够告诉老师什么是中国古典园林?视频观看结束。好,最后一排的男生,你的手举得最快了,你来说。

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的,有重大的建筑成就。

师:嗯,确实,这位同学总结得简练且准确。

(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师:那我们进一步来看一组古典园林的图片,大家仔细欣赏,老师找人来说说在园林中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老师都听到有同学抢答了。

生 1:有山,有水。

师:还有吗?

生 2:还有植物。

生 3:建筑。

师:没错,大家总结出的山、水、植物与建筑就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物质要素。(板书:构成:山、水、植物与建筑)

师:我们接下来继续看看这些图片中的建筑,观察一下,园林建筑中都具有哪些建筑形式?好,第二排靠门边的女生你来说。

生:园林建筑按照其在园林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分为厅堂、楼阁、馆、舫、榭、轩、斋、房。

师:嗯,很棒,总结得很具体。建筑如何去进行设置主要还是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的总体布局、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情感、精神追求来确定。

师:老师在这边还给大家准备了北方园林颐和园的风光,咱们一起来看看。欣赏完,老师想要知道北方园林他有什么特点?好,美术课代表你来说。

生:因地制宜,规模宏大,建筑多且华丽,整体布局讲究对称,政治色彩浓厚。

师:嗯,不错,把握到了北方园林的精髓,整体布局讲究对称,政治色彩相对来说比较浓厚。那我们对比来看看南方园林,又是怎样的?一起看向大屏幕,上面展示的是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的平面图。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给大家 3 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分别从结构特征、造园手法等方面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并思考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第四小组很快安静了,看来已经有代表跃跃欲试了,你来说。

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是变而不乱、杂而有章的。在造园手法上有借景、分景、对景等方式体现美学意境,苏州园林的造景曲折婉转、无限延伸,“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园林巧用建筑的平面布局,间隔以山、水、树、石、桥等,追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代繁,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意境,在具体造园技巧上讲究巧于因借。

师:哦?那么什么是 “因”,“借” 又是 “借” 什么呢?

生:“因” 主要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景特征,用人工设施来引导赏景。“借” 是借景入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通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还有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让想象可以自由延伸。这里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看来第四小组的同学们讨论的还是非常全面的。很不错。(板书:苏州园林变而不乱、杂而有章)

(三)积极思考,总结归纳

师:那么我们既然看过了古典园林的南方代表和北方代表,大家能自己总结出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吗?

生:中国园林的园中景物都是自然布局,随着曲折的道路与游廊前进,景色依次展开,变化不断。在造园过程中常常 “意在笔先”“疏密得当”“藏露相宜”“虚实相生”,运用这样的画理、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 “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宛若天成” 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

师:不错,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古典园林才能够达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艺术境界。(板书: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三、课堂活动

师:我们刚刚看到的都是我们中国的一些园林,那么与下面展示的西方园林相对比,又有什么不同?靠窗的双马尾女生你来说。

生:欧洲园林强调对称工整的人工之美;中国园林则强调 “宛自天开” 的自然之美。

师:不错,很清晰地表达出了中西方最大的差别。

四、课堂小结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我们的园林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了,那么请大家告诉老师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生:不仅认识了没有去过的北方园林,还了解了很多国外的园林的特点,更加领会了我国传统造园手法的精妙和情感的寄托。

师:大家都总结得不错。那么只要大家有所收获,这节课的一个目的也就达到了!

师:在课堂的尾声呢,老师想要假设大家是某著名园林景点的导游,然后试着设计一份关于该园林游览的讲稿,下次上课能够带着大家去感受其他的园林。

师:那么今天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了!下课!同学们再见!

结束语

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鞠躬)请问我需要擦黑板吗?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