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贫乏与充盈》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初中政治组的 ***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贫乏与充盈》,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播放《残疾人艺术团》视频:这群残疾人,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用认真、勤劳、坚持,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绽放了生命之花,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师:大家看完有什么感受?请我们坐在后面的这位同学来说一下。
师:很好,请坐。她说这首歌让她感到生命的价值,残疾人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师:的确,这群残疾人是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呢?
师:我看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呢。这群残疾人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是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了生命的精彩。他们很好地诠释了贫乏与充盈之间的关系,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新课《贫乏与充盈》。
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屏幕,看下这则案例。(展示案例:16 岁的时候,小丽已经扛起一个家,一边上学,还要一边照顾生病的养父。16 岁的时候,安徽某木工学校的学生已经做得一手好活,立志传承中国传统木雕手艺。16 岁的时候,湖北湖南等地中学生的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师:看这则视频后大家思考这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同是 16 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第二个是你期待自己到 16 岁时将会是怎样?
师:请我们坐在后面的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师:嗯,很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同样是 16 岁,他们的相同点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积极向上的。
师:好,前排这位同学回答下第二个问题。
师:嗯,很好,请坐。她说很期待自己的 16 岁,能考上咱们的重点一中,志向不错,加油哦,老师看好你。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生命的千姿百态”。请同学们在课本相应的位置画下来。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有这样一则案例:(案例:男子 “宅” 死家中,大学毕业 10 余年不工作,饿死。)
师:给同学们 3 分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男子被饿死的原因是什么?
师:好,我听到有同学说是因为他缺乏生活目标。还有的说是不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师:好,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到位。
师: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师:这也是生命贫乏的原因和表现。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的相应位置把这个知识点画下来。
师:那同学们想一下,面对这种生命贫乏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一则故事,同学们看能感悟到什么?(故事分享: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没有手,也没有脚。然而,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还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同时投资房地产和股票。骑马、游泳、打鼓、足球、冲浪…… 样样皆能。)
师:听完这个故事,前后两人以小组为单位来思考讨论一下 “面对生活的贫乏、尼克・胡哲并没有放弃,活出了别样的精彩,给了我们对待生命哪些启示?”,限时三分钟。
师:好,前排这位同学回答下。
师:很好,请坐。她说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师:的确。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但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师:这是我们的知识点 “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的相应位置把这个知识点画下来。
巩固提高
师: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生命充盈?
师:老师想请这位同学来分享下你的想法。
师:嗯,很好。她说要阅读好书,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
师:噢,我看后排那位同学举手了,有补充的吗?她说还要多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有时间也要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帮助孤寡老人,扶助老弱病残,为灾区捐款。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不错呢,看来本节课知识点掌握得很好。
课堂小结
师:到此为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基本讲解完毕。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那么老师给大家 1 分钟的时间,把你的收获和感悟写下来,等会儿老师找个别同学来分享。计时开始!
师:好,时间到。请这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收获吧。
师:嗯,很好,请坐。
师:老师再来总结一下本堂课的内容:每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生活质量也不同。面对生命的贫乏,我们要退却,要敞开心扉,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联系,在生命逐渐丰富的过程中变得充盈。
作业
师:老师针对本节课内容专门设置了一个实践作业,搜集身边面对生命贫乏,但是却活出精彩充盈生命的案例。
师:下节课老师请同学来分享一下。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
上一篇
初中道德《体味亲情》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道德《网络推动社会进步》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