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地理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逐字稿

zhuzigao 2025-01-07 16:01:08 高中地理面试逐字稿 0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高中地理组 xx 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热力环流》。

新课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首歌曲《军港之夜》,请大家仔细品味。老师在听歌曲的过程中,发现有地方的歌词违反了地理规律。这句歌词是 “军港的夜啊,你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我看大家都比较迷茫,没关系,今天学完热力环流后,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了。

新课教学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大家认真看老师的实验:在讲台上面,有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在容器的右边放一碗热水,左边放一碗冰水,老师在玻璃容器的左上方开一个小孔,把一支点燃的有色香放在小孔里,这个时候请大家认真观察实验 “实验里密闭玻璃容器里发生了什么样的现象”?

师:你来说。

师:“非常正确,有色香围绕密闭容器做一个顺时针的转动” 非常正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运动呢?

师:对,冷热不均。这一种由于空气的冷热不均,造成的空气流动,我们把它称之为热力环流,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

师:大家把刚才实验过程画到白纸上,并且两人为一组,交流绘制步骤。

师:好,你们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师:嗯,画得非常好,但是绘制步骤稍显混乱,看来大家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不太理解,没关系,现在呀,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师:现在假设这是近地面 A、B 两地。A 地受热,B 地受冷,大家想一想,“一个受热,一个受冷,会产生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呢?

师:A 地受热,空气就会膨胀上升,B 地受冷,空气就会收缩下沉,这样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动。

师:垂直方向的运动对近地面的气压有没有一些影响呢?A 地受热,空气流走了,空气密度减小,所以近地面就会形成低压,A' 空气集聚,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相反,在 B 地,由于受冷,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密度增大,所以在 B 地近地面形成高压,B' 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上,既然有了高压和低压的气压差,就会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产生这样的空气流动,在近地面,空气从 B 流向 A,在高空,空气从 A' 流向 B',这样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圈。

师:现在,老师希望同学们,除了会画示意图外,还会用语言描述着整个动态过程,有谁能帮老师用语言总结一下,你来说,描述得非常准确 “由于冷热不均,导致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动,同一水平面上面产生气压差,气压梯度力促使气压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产生水平运动,这样形成的整个环流圈就是热力环流的过程”。

师: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地理现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典型例子,比如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等。这节课呀,我们就以海陆风为例学习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师:由于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因此请同学们结合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尝试着绘制海陆间热力环流的示意图。

师:在大家画图之前呀,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海陆之间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比热容大,所以升温慢,降温慢;陆地比热容小,所以升温快,降温也快。好,现在大家开始画图。

师:好的,大家都画完了,老师请这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海陆风

海 陆 海

陆风 海风

师:由于海陆比热容不一样,所以在白天的时候,陆地升温快,是一个热源,海洋升温慢,是一个冷源。陆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受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压流向低压,所以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是海风。但是刚才第一组同学只画了一种情况,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晚上。

师:同样,晚上的时候,海洋降温慢,是一个热源,空气是膨胀上升,陆地降温快,是一个冷源,空气是收缩下沉。同样的道理,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在晚上的时候,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是陆风。

巩固提高

师:说到海陆风呀,老师突然想起了课前给大家提出的一个小问题:“军港的夜啊,你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这句话有没有违反地理规律呢?”

师:来这位同学,你来说。

师:嗯,说得非常好,海滨城市晚上吹得的陆风而不是海风。这位同学已经学会了学以致用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同时能够把这种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做一个真正的地理人。

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环流的过程及其应用。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城市风相关资料,绘制出城市风的示意图,并且想想城市风对我们现实生活有哪些影响。

师: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结束语

我的试讲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请问我需要擦掉我的板书吗?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