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 xx 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篇目是《流水堆积地貌》,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新课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课之前老师用多媒体给大家展示了一组黄河的图片,请大家说一说有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
师:你举手最快,你来说。刚才这位同学说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还有同学想补充的吗?好,你来说。
师:你说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都非常好,我们都知道黄河携带了大量泥沙,滚滚东流,这使得黄河在沿岸形成许多有特色的堆积地貌景观。那么什么是堆积地貌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探究竟。
新课教学
师:首先,老师在多媒体上给大家展示了流水堆积地貌的示意图,请大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时间限定 3 分钟,稍后我会请几位同学归纳一下流水堆积地貌的概念和发育位置。
师:好的,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呢?
师:第三排戴眼镜的女同学你来说,她说道: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一种典型的堆积地貌是冲积平原,包括洪积 —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这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堆积地貌的概念,概括得非常全面。这些地貌发育的位置又在哪里呢?
师:最后一排举手的男同学你来说,他说道:洪积 — 冲积平原发育在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大家归纳得很准确,可见大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师:接下来,让我们逐一分析不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洪积 — 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播放结束,根据刚才的视频,请大家同桌合作,实验探究洪积 — 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在多媒体上呈现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下面请一组同桌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左边靠窗的女生你来说,她说道:她们将白纸铺在桌子上,同桌将一本打开的书斜立在白纸上,然后拿起装满细沙的矿泉水瓶将细沙沿着书本中缝缓缓倾倒。
师:同桌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实验现象吧,同桌说:她们看到细沙在白纸上堆积成扇形,这就是河流搬运物质快速在山前堆积时形成的冲(洪)积扇。当多个这样的扇体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洪积 — 冲积平原。
师:大家的实验进行得有条不紊,可见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老师给大家点赞!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洪积 — 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种堆积地貌。现在老师给大家发放 “资料大礼包”,请大家分成 3 个小组,结合资料围绕 “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用 3 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师:好,时间到,现在我们请小组代表来分享你们的成果。
师:第一小组代表: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逐渐升高扩大,在枯水期露出地表,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起来,形成河漫滩平原。
师:第二小组代表: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由于地形变缓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多个三角洲连接在一起,形成三角洲平原。
师:第三小组代表:根据以上两个小组的介绍,我们组补充一下典型实例。我们的家乡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与黄河入海口处相似,这里形成了典型的三角洲平原。
师:三个小组在讨论的时候非常激烈,概括得也很全面,大家都要向她们学习。河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希望大家善用地理眼光来观察问题。
巩固提高
师: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老师在多媒体上呈现了流水堆积地貌图片,请同学们将这些图片填到河流上对应位置。我们请地理课代表上来填一填。匹配得非常准确,请回。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结合本节课所学,请大家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好,老师看见你举手了,你来说。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道:本节课以 “河流堆积地貌” 为主题,学习了河流堆积地貌的基本概念,以及三种典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洪积 —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这位同学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并且总结得既全面又准确,大家为她鼓个掌!
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努力,大家都有了丰富的收获。
师:课后请大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结束语
我的试讲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
上一篇
高中地理《植被与环境》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