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高中语文组 X 号考生,我要试讲的题目是《劝学》。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经典,为的是从经典中学习到先人的处世哲学,像《论语》中的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 的十字箴言就给我们灌输了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那么作为儒家大师的荀子,又会在《劝学》中教给我们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劝学》探究一下。
二、新课教学
朗读与翻译
师:首先,请同学们先来听一下名家范读,听完后把课文多读几遍,读的过程中注意字、句子之间的停顿,并且认准、读准你认为难认、难写的生字词,同位之间互相听读几遍。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着自己翻译出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一会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这位同学举手了,你有什么问题?哦,这位同学读的是 “君子生非异也”,对,这句话中的 “生” 是个通假字,那么现在你看,这个字应该念什么?对,读 “性”,它的意思是?嗯,很好,是 “天资,禀赋” 的意思。
分析重点字词与中心论点
师:有没有同学给大家说说,文中的哪个字词或者哪句话值得我们注意呢?
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这句话里,有词类活用,这句话中的 “水”,名词用作动词,是游泳的意思。
师:嗯!还有没有同学要给大家说说,文中的哪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一下?这位男同学来试一试。
生:“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非常值得注意,因为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师:那么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然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加以论证的?
生:作者分别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还有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方面,进行了对 “学不可以已” 这一中心论点的论述。
师:很好,“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还有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几句话,都说明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分析段落层次与论证方法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同学们把这一自然段再读一遍,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之间又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了学习要积累,第二层次写了学习要锲而不舍,第三层次告诉我们学习要专一。
师:很好请坐。那么同学们,作者在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大家再次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句话,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师:作者用青和冰来比喻学习后的知识水平,用蓝和水来比喻学习前的知识水平,说明了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以后,可以有所提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
生:对比论证的方法,在文中第二自然段中。
师:通过这种对比的方法,作者告诉我们要 “善假于物”。这段话相当于作者借助比喻论证学习的作用让人弥补不足。
三、巩固提高
师:请谈一谈对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他的引申义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四、课堂小结
师:本篇文章结构简明,作者先声夺人,提出 “学不可以已” 的总体概念,接着又分别提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不足,学习应该积累、坚持和专心三个分论点,并且结合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等论证方法灵活行文。荀子的文章素有 “诸子大成” 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我们从这篇《劝学》中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愿同学们课外不断地关注荀子的文章。当然我们在荀子的一番勉励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让我们记住 “学不可以已” 的道理吧,不断地用人类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五、作业
师:好,本文学习到这里就已经接近尾声了,课下我们的作业是以《我将如何实践劝学之理》写一篇短文。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今天的确学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道理和方法,大家课后要学以致用。
下课!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完毕!谢谢!
-
上一篇
高中语文高一必修《赤壁赋》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语文高一必修《荷塘月色》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