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 X 号考生,今天我的试讲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同学们想一想关于陶渊明的诗,你们都知道哪些?哦,你说《饮酒》,里面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哦,他说还有《归园田居》其三,很棒。他曾为世人描绘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的乡村美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新课教学
朗读与初步感知
师: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个名家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同时标记上里面的生字词,并划分好朗读的节奏。好,范读结束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这首诗。嗯,可真有气势!
师:下面大家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文意。朗读结束后,我们来一起思考标题含义,《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
生:题目写的是回归田园,种田度日的隐居生活。题眼是 “归”。
分析诗歌内容
师:非常好,既然题眼是 “归” 那么诗人从何而归?我们来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这个问题。本诗第二句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生:体现诗人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师:“尘网” 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 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激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 “十三年” 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师:下一个问题,我们来思考诗人为何而归?
生:性本爱丘山。
师:是的,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实则为了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另外 “守拙归园田” 表现出诗人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所以 “归园田” 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师:那么诗人想要归向何处?
生:归向园田。田园风光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师: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却成为一片恬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的景象,这是如仙境般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 —— 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也是对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理解诗句含义
师:你如何理解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呢?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可以选出一名代表总结所得,在班级中汇报交流。看同学们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小了,看来是有答案了,哪个小组愿意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好的,三组同学举手了,选一个代表上来讲一下吧。
生:“羁鸟” 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 是禁在池中的鱼。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 “羁鸟”“池鱼” 一般,失去自由。
师:回答得很好,这里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三、巩固提高
师:大家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是怎么认为的?生:我觉得诗人只是想寻找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师:很好,大家理解都比较到位。
四、课堂小结
师:古有 “学而优则仕” 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有舍有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的高洁品格,他选择了舍弃官场。
五、作业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项练笔,请结合自身,谈谈你对 “隐逸之士” 的评价,写一篇 300 字以上的随笔。
师:好,同学们,下课!
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
上一篇
高中语文高三必修《陈情表》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语文高一必修《祝福》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