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艺术,提意见,建议更是一门技术。会提的,让人心悦诚服;不会提的,让人火冒三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邹忌讽齐王纳谏>,来看看邹忌进谏时有什么样的技巧。
学习有了目标,就像航海有了方向,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
二,反复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三,悟读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课前预习是我们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哪位同学在展示自己的收获呢?有请举手最快的同学。你收集的资料真详细,通过你的介绍,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战国策这本书以及文章的背景。
正确朗读文言文,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挺准字音,划出节奏。同学们听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你的手举得最高,请你。嗯,声音洪亮,节奏把握准确,读的不错。还有其他同学吗?大家都想来读呀,那我们男女生比赛读,嗯,男生读的抑扬顿挫,女生读的很有韵味。大家读的都很棒!
熟悉了课文,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时划出疑难词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二组代表说“王之蔽甚矣”的蔽不太明白,哪位同学来帮助他们。课代表胸有成竹,你来说。对!“蔽 ”是受蒙蔽的意思。那你能翻译一下这句话吗?非常准确!大王受蒙蔽很深啊。
同学们还有其他疑问吗?没有了,那老师要考考大家。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翻译一下上面的句子。同学们翻译的又快又准确,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看来大家在文言字词的积累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刚才我们疏通了文意,哪位同学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来说。
文章写了邹忌把家庭比美这件小事同齐王的处境相比,告诉齐王应该纳谏除弊,齐王就接受了邹忌的进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故事。
概括的简洁全面,很好,请坐。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对!邹忌和齐王。请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分析人物形象。同桌两个交流看法。
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举起了手,请你来说,你说邹忌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说下你的理由。对,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写出邹忌善于思考,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你的心思很细致。
后面的同学你来说,你说从家事想到国事,说明他忠君爱国;从他进谏齐威王成功,说明他足智多谋,善于进谏。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那齐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刚才思考的很认真,请你来说。很好,请坐。
这位同学说课文第三段写出齐威王广开言路,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并及时改正,这是一位从谏如流,心胸开阔,开明的君主。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邹忌和齐威王。
赏析语言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生动形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有请讨论最热烈的三组。三组代表说:邹忌问妻,妾,客三人的问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虽然内容一样,但是表达不同,体现的语气和感情也就不同,同时也表现出邹忌面对赞美仍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来读一下这部分。大家说他们读的怎么样?语气到位,非常精彩!请坐。
还有吗?有请五组代表,你说:文章结构很有趣。说下你的理由。非常好。在本文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到邹忌的三思,三比,再到齐王的三赏,朝廷的三变,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让人读来妙趣横生。
同学们的眼光都很敏锐!
那么邹忌如何成功劝说他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从他的劝说,大家得到什么启示?
哪位同学来说,请中间的同学。你说说:邹忌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以事设喻,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启发诱导齐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你理解的很深刻。请坐。
那从这个故事里,大家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同桌你来说。嗯,人要有自知之明,监听则明。同时要明白建议人的身份,委婉提建议。领导者也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同学们理解的很深刻。其实呀,历史上还有很多进谏成功的故事,大家还知道哪些吗?
你说:触龙说赵太后。
你说:诸葛亮进谏刘备联吴。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请大家继续保持多阅读,多积累的好习惯!
同学们,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提建议或意见时讲究一点方式方法,可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下请同学们学习邹忌的劝说技巧,以”讽谏同学不要沉迷网络游戏”为题,写一写你的劝谏方式。
-
上一篇
初中语文《唐雎不如使命》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