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新课导入
(一)初听歌曲,讲述感受
师:同学们,聆听一首歌曲,走近一段历史。欢迎来到我们今天的音乐课。自古以来,黄河一直都被称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
师:说的非常好。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也就是咱们的老祖先们就生活在黄河流域,由于水文条件优越,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好多朝代都是在黄河的中下游一带建立王朝,比如夏商周,还有后来的西汉、东汉,以及隋唐北宋等鼎盛时期王朝,都在黄河流域建立,中国的科技,城市建设等等,都是从黄河附近发源的,所以都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师:大家看老师的 ppt (黄河流经省份图)。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歌曲或诗词是歌颂黄河的吗?大家可以踊跃回答。
生:李白的《将进酒》,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二、教授新课
师:大家说得很好,但大家忽略一位重要作曲家冼星海的作品《黄河颂》。1938 年 9 月,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先生带领着抗敌演剧队,从壶口到吕梁山抗日根据地的途中,目睹了黄河上的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听到他们要唱的船工号子,到延安后,写了这首诗词,冼星海听了以后倍受感动,抱病连续六天,在延安的破窑洞 里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朗诵,直接导入)"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播放壶口瀑布画面。播放视频,廖昌永演唱)。
师:好,我们听完了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黄河颂》大家来谈一下听后的感受。
生:仿佛置身于云端,一望千里,看到黄河奔腾不息,从昆仑山一刻不停的流向大海。
师:对,我们看歌词中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那么这个 "铁的臂膀" 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黄河蔓延的支流。
师:对,大家看地图 (出示 ppt), 在甘肃,青海,这是一条黄河的支流 -- 洮河,山西的中部,这是汾河,以及渭河。他们好像是从母亲的身边奔走的孩子,把黄河的水源带给不同的地区,像一个巨人伸出了自己臂膀,把中华大地环在怀中。
师:那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诵我们的歌词,体会作者的心境。
师:我们来为这首歌曲进行简单的分段和曲式分析。
师:我们发现歌曲可以分为 A、B、C 三个乐段。首先是歌曲的前奏,我们发现它使用了主三和弦的分解,在演奏过程中奏出了壮阔而又深切的主题,这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溯源。
师:然后,A 乐段慢慢展开,主题乐句也从低到高慢慢诉说,随着歌词的陈述,很自然的转入 3/4 拍子,用三拍子的流动性,来表达黄河的奔流。而我们纵观整段旋律,他是缺少了下属音的六声调式,主三和弦 135 占据了非常显眼的位置,这是在用中国的语言,说中国的故事。
师:歌曲来到 B 段,旋律进入 2/4 拍子,这个时候乐曲进入激昂的进行曲,整体都在用赞叹的方式对祖国文化进行讲述。当然乐曲、还有第三部分,同学们能从聆听中发现,这段回归了 4/4 拍子,与开头遥相呼应。
师:好,接下来老师弹琴演唱,大家跟着我模唱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同时因为歌曲音区较低,对女声演唱有困难,所以可以适当的唱高一些。
师:嗯,不错,那么,大家试着把歌词加进来,跟随老师一起演唱这首歌曲吧。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体会母亲河带给我们的气魄。(弹琴,领唱)
生:(合唱)。
师:好,大家一起边打拍子,边演唱。(《我站在高山之巅》)
生:演唱。(演唱完毕)
三、音乐拓展
师:那么大家知道黄河的现状吗?
生:好像并不怎么好,总是发大水,有时候还干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师:那么大家来看看这幅图片 (出示陕北黄河冲刷图片), 黄河之所以变得如此暴虐,是在提醒我们人类,要保护她,爱护她,人类无休止的砍伐,致使泥土流失,黄河泥沙量年年增高 (出示开封铁塔与黄河水位图), 大家看,黄河已经在开封的头顶上了;万一决堤,这是多大的损失啊,那么大家来谈一下自己看法,我们该怎么做?
生:我们需要多植树,来保护黄河沿岸的水土。
师:对,这只是一方面,要从观念上改变,不能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我们也该退耕还林,恢复黄河的生态,大家看 (黄河复原图) 多美啊!只有从我们做起,一代一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恢复碧水青山。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母亲慢慢变老,我们是不是该发挥我们的一份力量,使我们的母亲河焕发青春啊!
生:对。
师:好,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希望大家从歌曲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
生:合唱。
师:那么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请问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
上一篇
高中音乐《共和国之恋》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音乐《祖国的好河山寸土不让》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