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报考高中音乐的 [具体序号] 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题目是《上去高山望平川》,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新课导入
师:上课前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师:同学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大家都熟悉吗?叫什么名字?是哪儿的民歌?你感受到什么?同桌、 前后桌间讨论一下,之后请学生代表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我国东部及西南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音乐的风格各民族或地区都会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一下西北地区的民歌,一起感受一下在古老的西北大地上,那里的民众是如何表达他们的情感的。
二、教授新课
(一)聆听歌曲,感受作品。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下今天要学习的这首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老师希望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聆听。
生 1: 自由、深沉地;
生 2: 开阔无边的西北高原。仿佛就在眼前。
生 3: 作品为一段体,由两个乐句组成。
师:嗯,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全面。
(二)教师简述作品
师: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师: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纳自问自答的形式。多次出现四度跳进与大跳,表现鲜亮的地方色彩。
师: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花儿又称少年。 男青年唱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师: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宁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三)再次聆听,深入了解作品
师:好,接下来咱们听赏第一段歌词的第一句,通过听、赏、描述、想象来完,感受作品的意境。请听音乐。
师:听完了录音,大家来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师:哦,我听到有同学们说第一段写景,给人苍茫寥廓,气度恢宏,一派高原尽收眼底的意境。
师:下面听赏第二段歌词,大家看看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好,同学们有感觉不好表达,对吗?那我来说说。第二段歌词、意在抒情,表面上是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实质上是在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隐含的哲理是,对一切美好事物,要勇敢的去追求、去实现。
(四)音乐实践,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咱们已经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用当地方言朗读一下歌词,体验歌曲的地方特色吧。
师:大家读的很棒啊,很有西北地域特色。
师:同学们一定想唱一唱这个旋律,来咱们随音频学唱歌曲,多注意歌词中的语气词及一字多音的旋律处理,在演唱时多注意真假声的结合,强调歌曲中的装饰音下滑音。
师:大家刚才唱的有点西北民歌感觉了,下面跟着老师再来完整演唱一遍,体验高亢嘹亮的风格。
三、音乐拓展
师:好,体验了花儿的特点,咱们再来听几个西北民歌的短小片段,请大家听辨竞答,快速辨识音乐风格,验证掌握情况。(播放《赶牲灵》《蓝花花》《花儿与少年》)
生:信天游。
生:花儿。
师:同学们听的非常准确,这些都是西北地区的地方民歌。大家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请同学们快速讨论,给你们两分钟时间。
师:好,时间到了,哪组同学先来?第一组很积极,那你们来吧。
师:嗯,第一组的同学总结的很到位。
师:西北民歌旋律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感情自由奔放,歌词都很地方,结构短小,易于歌唱。
四、课堂小结
师:那同学们咱们的西北之旅就要结束了,谁来说说都有什么收获?
生:……
师:收获总是要付出的,努力不放弃,勇敢地追求,才能最终实现。
师:最后跟唱一遍歌曲,让我们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请问我需要擦掉板书吗?
-
上一篇
高中音乐《嘎吉呦》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音乐《弥渡山歌》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