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cen)参笔下的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杜甫笔下的雪,那毛泽东笔下的雪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 雪》来一探究竟。
二、读
相信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本文是一首诗,诗歌的学习首先要多读,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好,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呢?
后排这位同学,请你来读,嗯,你读的声音洪亮、字正腔圆,非常好。请坐。
同学们,诗歌的朗读不仅需要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还要读出韵味。下面请听老师来读: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嗯,同学们读的非常好,对这三方面的把握十分到位。
三、整体感知
诗歌的学习不但要多读,还要理解诗歌大意。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参照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不理解的词句同桌相互交流解答。嗯,看大家都交流完了,哪位同学来概述一下诗歌的内容呢?
好,后排那位男生举手最快,请你来说。哦,他说呀,这首词主要写了北国雪景,并评论了古今英雄,继而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嗯,你概括的既简洁有全面,请坐。
四、局部探究
理解大意是诗歌学习的基础,它的重点在于赏析,下面请同学们速度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通过热烈的交流讨论,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哪一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
1组代表,请你来说,他们小组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他说文章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动静结合,总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一个“望”字引出下文,具体描写了雪后的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等祖国大好风光。他还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群山”、“高原”人格化,形象的写出了群山高原的雄壮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嗯,你理解的非常准确,请坐。
哦同桌你还想补充,请讲,他说“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个“看”字与前面的“望”相互照应,写出了作者想象中的美丽雪景,“分外”一词更是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嗯,你们小组体会的可真深刻,那请你来读一读这部分,注意读出作者对这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嗯,非常好,请坐。
3组代表,请你来说,哦他们小组体会到了作者对古代帝王的惋惜之情。
他说这里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开始了对古代英雄的评论。一个“惜”字,委婉的指出了他们短于文治,欠缺才华。“略”“稍”更是表明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客观准确、又不失分寸。表达了作者的对古代帝王的惋惜之情。
嗯,你体会的可真深刻,请坐。
5组代表,请你来说,他们小组体会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他说,“俱往矣”三个字,承上启下,点出全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他还说,“今朝”表明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表达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嗯,你们小组对分析的可真透彻,请坐。
同学们,其实这两句话是文章的主旨句,表明当代的英雄必将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本文语言精炼但内涵丰富,请同学们熟读并背诵下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作者借雪景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那么同学们看到雪景你们又会想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交流,看同学们交流的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们按照大屏幕上的写作要求以“雪”为题在作业本上写一篇小短文。
六、结束语
同学们,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老师希望大家都要树立伟大的抱负,立志成为国家之栋梁,成为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
上一篇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