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 (曹文轩)
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
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获得成长。而在众多的考验当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孤独成为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
学习有了目标,就像航海路的方向,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二,品读课文,赏析语言内涵。
三,悟读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课前预习是我们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获呢?有请举手最快的同学。你收集的资料真详细,通过你的介绍,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本文的作者曹文轩以及这篇文章的背景。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生字词?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请你来读。你读的真好,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下面请你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再读一遍。
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的都很充分。
接下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
同学们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哪位同学来说说。有请靠窗的同学。很好,请坐,
本文主要讲了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
杜小康原本是油麻地少年中呼风唤雨的一个,但是命运却把他抛到了放鸭的路上。那么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描写杜小康心理的句子。
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举起了手,有请中间的同学。你从21段的句子,读出杜小康初到芦荡,感到害怕;28和29段,写出了孤独无处不在,充斥了杜小康的细胞。你能把找到的句子读一下吗?你不仅心思细腻,读得也很棒!
还有吗?同桌来补充。你说33段的描写,可以看出杜小康已经可以接受孤独,他不再恐慌。
你刚才思考的很认真,请你来说。你说48段,写出杜小康自己开始享受孤独。非常好,请坐。
同学们找的很全面,让我们看到一个由害怕孤独到享受孤独,开始快乐的杜小康。
本文语言平白朴实,环境描写尤其出色,请同学们品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部分并说明理由,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有请讨论最热烈的三组,三组找到描写鸭群的句子。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为主”,时时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你们分析的很有道理,请坐。
五组代表也迫不及待举起了手,有请五组代表。五组代表找到描写芦荡的句子。请你来解读一下,很好,请坐。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荡”,就不再恐慌了。芦荡见证了他心理变化的过程。
还有吗?有请一组代表。一组代表找到暴风雨的部分。“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这时的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他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句子,感受杜小康的成长与坚强。
同学们分析的很精彩,读的也很棒!
原本家境富裕的杜小康,在暴风雨的洗礼下,成长为小小男子汉。
本文题为<孤独之旅>,刚才我们也分析了杜小康心理的变化,那么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思考杜小康的经历,给你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你的手举得最高,你来。你说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失去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他跟随父亲去放鸭,离开村庄,离开母亲,失去了人与人的交往,失去了感情,对他来说,孤独是精神的痛苦,甚至是种折磨。你理解的很深刻,请坐。
那从他的经历中,大家有什么启示呢?
后面的同学,你说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经受住孤独之旅,才能完成成长之旅。大家说,他说的好不好?非常精彩。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你是否也有过这样“长大”的感受呢?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的想法。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请大家课下把小片段整理到作业本上。
本文作者曹文轩说过: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是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杂草丛生,荆棘密布,但只要我们不畏逆境,奋勇直前,相信终会迎来人生的新阶段。
-
上一篇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语文《故乡》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