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面试逐字稿 初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初中语文《马说》逐字稿

zhuzigao 2025-02-17 09:02:27 初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马  说

                  韩愈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故事短片,请看大屏幕。这是伯乐相马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和马有关,一起走进韩愈的《马说》。

二、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多读。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一会儿找同学来给大家示范。好,后排这位同学请你来读→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请坐。

同学们,文言文的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清节奏,读出韵味。下面请听老师来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再读课文。嗯,同学们读的韵味十足。

三、疏通词句

文言文的学习不但要多读,还要疏通词句。下面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参照课文注释,边读边圈点勾画疏通词句,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有不理解的找出来,全班一起解决。

哦你有疑问→他不明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这句话的意思。好你来帮他→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意思为:只是在奴仆的手中辱没。嗯,理解的非常准确,请坐。

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嗯,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下面请看大屏幕,这是本文的重点文言词句,请同学们整理下来。

四、整体感知

疏通完词句,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好,看同学们都读完了,中间这位同学请你来说→嗯,你概括的既简洁又全面,请坐。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这首诗主要论述了古代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表明了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

五、局部探究

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继续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呢?请大家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嗯,看同学们交流的非常热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一下?

1组代表最积极,请你来说,他们组是从千里马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他说,文章第二段作者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指出了千里马与普通马的不同;而导致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的原因就是食马者不知马。他还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里运用反问,更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愤恨之情。

恩,你分析的真透彻,请你来读一读,注意要重读几个不字。嗯非常好,你读出了作者的愤慨。请坐。是啊同学们,食不饱,力不足,千里马又怎么施展自己的才能呢?

3组代表你也想说→他们组是从食马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他说,文章写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里采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马者不知马的现状;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更是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进一步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无知的丑态。

嗯,你分析的很细致,请坐。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出食马者的丑态。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食马者不知马是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所以作者在第一段说到“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可见伯乐识马的重要性。那作者借千里马又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间这位同学请你来说,他说,文章最后写到“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一个反问句一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知马的愤怒和讽刺。他还说,文中的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明君;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作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故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嗯,你体会可真深刻,请坐。

是啊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作者自认为是人才,但却缺少伯乐的发现,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情。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请同学们注意体会和运用。

本文语言精练而内涵丰富,请大家熟读并背诵下来。

五、同学们,假如你是千里马,那你该怎样做呢?是等待被发现,还是努力争取呢?请同学们对此在小组内交流。嗯,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既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抓住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课下就请大家将你们的交流结果整理下来。

同学们,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勤于学习,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