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面试逐字稿 初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初中语文《灯笼》逐字稿

zhuzigao 2025-02-17 09:02:17 初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同学们,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 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过去久远的时代,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还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伯萧的一起走进《灯笼》。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文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看大屏幕,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明确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学习的方向。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好,看同学们都读完了,后排那位男生请你来说→嗯,你概括的既简洁又全面,请坐。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这篇文章通过回忆与灯笼有关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喜爱,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大意。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嗯,看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非常热烈,哪个小组代表起来分享一下?

一组代表请你来说→他们组认为灯笼寄托着浓浓的亲情。他说,文章第三段作者回忆小时候挑着灯笼去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故事,勾起了对祖父的怀念。他还说,文中写到(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这里运用动作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周到细致的关爱;而“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则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对母亲变老的伤感。

恩,你分析的可真透彻,请坐。是啊同学们,灯笼寄托着浓浓的亲情,怎能不让作者回忆呢?

三组代表有话要说,请你来说→他们组认为灯笼还寄托着许多难忘的乡俗。他说,在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挂,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灯笼为孤行客照亮夜路,温暖他人,体现了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恩,你理解的可真深刻,请坐。是啊同学们,灯笼凝结着淳朴的乡俗,怎能不让作者怀念呢?

5组代表你还想说→他们组认为灯笼传承着文化。他说,作者回忆进士第的官衔灯高挂朱门,体现了灯笼是当时家族地位的一种象征;他还说,在纱灯上描红,更体现了灯笼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恩,你体会的可真深刻,请坐。是啊同学们,从古至今的灯笼,一直在传承着文化啊。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灯笼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所以作者对它念念不忘。那作者仅仅是在写灯笼吗?结合写作背景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那么作者借这小小的灯笼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相关信息。

靠窗的那位同学请你来说→他说呀,文章第十一段中通过借用典故,写霍去病、李广等昔日大将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爱国将领的赞颂之情。他还说,“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更表明了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恩,你对文章把握的很准确,请坐。

是啊同学们,作者借灯笼抒发爱国之情,由个人情怀上升到家国情怀,为保家卫国大声疾呼,将作者的爱国热情推向高潮。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注意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同学们,如今灯笼已离人们渐行渐远,但它所寄托的家国情怀却深深影响着我们。那么新时代的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好这种家国情怀呢?请同学们对此在小组内交流。看同学们交流的意犹未尽,课下请将你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同学们,灯笼积淀着历史,传承着初心。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奋斗谱写祖国更精彩的华章。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