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一、 导入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专属语言,其实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好,有了学习目标,学习才有方向。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扫除了字词障碍,接下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好,大家都读完了,靠窗的这位同学你来说。嗯~,他说本文主要介绍了物候和物候学,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的意义。嗯!你概括的既简练又准确,请坐!
三、局部探究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介绍了物候、物候,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那文章对他们分别是怎样进行说明的呢?请大家跳读课文,读完之后组内交流,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
一组代表你来说。 哦,他再文中找到了这么几句话,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他说啊,这里运用举例子,具体真切的说明了一些普通的 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却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说明了什么物候。他还说第三段的第一句话,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劳动人民称他为物候。这句话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解释什么是物候。嗯,你们组分析的很有道理,请坐。
三组代表也想说,请你来说,哦,他们组说作者在说明决定物候的影响因素是按照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顺序来写的,这里运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便于读者理解。他还说,文中写到(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这里“凡是”是指无一例外,说明了所有近海的地方冬天温和、春天寒冷的特点;若干是指不确定到底几天,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嗯,你们小组分析的可真透彻,请坐。是呀,同学们,老师也认为刚才那两句话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语言的魅力。
哦,同组同学还有补充,哦,他说作者在说明古今差异时,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前后十年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的平均值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在古今时间上的差异。嗯,你说的非常准确,看来你们小组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给你们点个赞,请坐!
恩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了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的说明语言,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物候学的定义以及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那文中又是怎样说明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的呢?
好,五组代表你来说,哦他说,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他说这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物候的重要价值。他还说,文章的第十一段,写利用物候可以预报农时、安排农作物规划等,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物候,具体深刻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
嗯,你对文章的理解真是透彻,对说明方法的作用掌握的很好,请坐。是啊同学们,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啊。
四、拓展及作业
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候现象以及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也体会到了研究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意义。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物候现象的谚语呢?请同学们对此在小组内交流。嗯,大家交流的都很热烈,意犹未尽,课下请将你们的交流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五、结束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秘的,但大自然的语言能为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老师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善于观察,争取将来读懂更多的大自然语言,为我国农业、为广大农民做出突出贡献!
-
上一篇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语文《灯笼》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