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同学们想一想关于陶渊明的诗,你都知道哪些?
师:哦,他说《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哦,他说还有《归园田居》其三 。
师:你们诗句积累还是比较丰富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其一)》。
二、解题
好,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题目 —— 归园田居,一首诗的题目往往能传达很多有效信息。那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哪个字最重要呢?请你来回答。很好(归),也就是说 “归” 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 “归” 字来解读这首诗。我们从 4 个方面来解读,探究诗人: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三、范读
师:老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哦,声音洪亮,感情也挺丰富的,就是有一个字音没有读准。
师:“守拙归园田” 的 “拙” 是有翘舌音的,来跟老师一起读一遍 “守拙归园田”。
师:老师再给大家播放一个名家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同时标记上里面的字词,并划分好朗读的节奏。这首诗是五言诗,所以它朗诵的节奏应该是二三拍。
师:好,范读结束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这首诗。
师:嗯,读得既有节奏又有感情。
四、析读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诗歌,结合诗句思考诗人究竟从何归、为何归、归何处、归去后怎么样。(板书: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从何而归: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请问诗人从哪里归来呢?有哪位同学知道吗?很好,就是 “尘网”“樊笼”。
那你知道 “尘网”“樊笼” 指的什么吗?(官场生活)
那直接把 “尘网”“樊笼” 换成 “官场” 行不行?嗯,不行,为什么呢?
师:哦,他说 “网” 和 “笼” 都是束缚人的东西,把官场比作了 “尘网”“樊笼”,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仅表现了作者误入官场的懊悔,而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你体会得真好,请坐。
为何而归:那么我们接下来一起讨论一下诗人为什么归?诗中是怎么说的?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很好。就是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在叙述一件什么事呢?
师:诶,非常好,这两句诗交代了诗人回归田园是本性使然,他本性就是热爱着田园生活,而之前所活过的日子都是误落尘网呀!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很好,对官场的厌恶之情。还有吗?很好。还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他在这样一个尔虞我诈的环境里居然待了三十年,是不是很悔恨啊?(是)
师:这几句诗中你们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巧妙呢?
师:你来说说看。
师:嗯,他说 “羁鸟” 和 “池鱼” 用得最好。为什么呢?
对,是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用 “羁鸟”“池鱼” 比喻什么呢?(比喻自己) 这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失去自由,受到束缚) 对,自己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没有了自由。很好,请坐。
你有不同见解,好你来说说。
嗯,你觉得 “恋” 和 “思” 用得好,能为我们分析一下吗?
是的,诗人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 “恋”,一个 “思” 把鸟跟鱼写活了,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向往。分析得很好,请坐。很好,由于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所以他离开了官场。
归向何处:那诗人归向何处呢?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很好。(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人是要到南边的原野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归向田园。那你们知道 “归园田” 的目的是什么?很好,就是为了远离官场的勾心斗角,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归去后怎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一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对应。“久” 是跟 (三十年) 对应,“樊笼” 是跟 (尘网) 相对,做到了首尾呼应。说明诗人脱离官场后是怎样的心情呢?(愉快,欣喜)(板书:愉快,欣喜)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图,原文中怎么写的?读一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那么在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呢?找一找,可以交流分享一下。
师:第一组,你们喜欢哪一句?
师:哦,你们喜欢这一句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嗯,你觉得这些景物,草屋、榆柳、桃李…… 虽然很普通但却很纯朴,有种自然之美。很好,你刚说的草屋、榆柳啊这些我们称它为,对 (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那这些意象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呢?(热爱田园,很满足)
嗯,你是从内容方向来说的,那你觉得这几句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是白描,用简单的笔调来勾勒就是白描,前面两句给人的感觉是,清淡平素,后面两句,榆树柳树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竟艳于堂前,色彩比较艳丽。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其他同学呢?
师:请坐,非常准确。看来你上课用心听讲了,现学现用把刚刚分析的写作手法运用上了。
师:第三组,想要分享的是什么呢?
师:哦,你们说是这句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师:为什么呢?
师:哦,你说这一句描写了深静的巷子里有几声狗吠,桑树底下能听见几声鸡叫,突出了环境的宁静,让你感觉悠闲自在。
很好,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呢?对,动静结合。“狗吠”“鸡鸣” 是动的,而 “深巷”“桑榆” 都是静的,让人感受到淳朴自然的民风,平静安详的生活。
(大家都分析得很好,思考的角度也非常独特。在这八句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纯朴自然,宁静的画面。在这里,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的热爱,这种纯朴的田园景色与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混乱,险恶。
五、小结作业
师:好了,同学们,读到这里,我们初步地理清了诗歌意思,同时体会了诗歌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其实作者回归田园生活就是回归了自我的真实,诗人从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悠闲自得。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背诵这首诗歌的作业。
师:好,同学们,下课。
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现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
上一篇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逐字稿4 -
下一篇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逐字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