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逐字稿3

zhuzigao 2025-02-07 10:02:18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令人品味的季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笔写下了他们心目中的秋。在毛泽东笔下秋就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刘禹锡笔下秋就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们两人笔下的秋是昂扬的、热烈的,但也有不少悲秋的诗句,比如杜甫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伤感的、哀愁的。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郁达夫先生描写秋天的散文,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的秋》。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写了故都秋天的什么样的特点?文章读完了,谁能回答我这个问题?你的眼睛充满了自信,请你来回答。同学们,你赞同他的观点吗?是的,故都的秋的特点就是清、静、悲凉,很好,请坐。那么在这篇文章当中,郁达夫先生就是通过塑造故都秋天的这些特点,品味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秋味,北平之秋就是如此。

好,那接下来呢,我们着重分析文章的第三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再将第三个自然段来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给第三自然段取一个小标题的话,我们可以取什么呢?开始读并思考这个问题。文章读完了,我们给它取个什么样的标题呢?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的标题,都很不错,那咱们就选取其中的一个,我们把它称之为叫作小院赏秋图吧,可以吗?这是一个郁达夫笔下的小院赏秋图。

郁达夫先生说故都秋天的特点就是清、静、悲凉,那么他在描写小院赏秋图的时候也一定会凸显这三个特点。那么作者是如何凸显小院赏秋图的清、静、悲凉的呢?下面请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在读第三自然段的过程当中,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在小院赏秋图当中凸显故都秋天的特点的。好,开始吧。看来大家读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激烈,哪个小组先来发表你们的看法?第一小组你们想试着说说,第一小组他们找到的是关于 “清” 的句子,那好,请你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很好,请坐。第一小组啊,他们找到的是这样一句话 “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那么这一句是如何体现 “清” 的呢,你们小组谁来分析分析?好,请你来。这位同学他说呀,碧绿的天色,“碧绿” 一词以及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青天下都给人一种清静之感,清凉之感。这就是小院赏秋图的 “清”。

好,不错,这是我们品味到的小院赏秋图的 “清”,那关于 “静” 呢?谁来说?好,请你来说。你说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如何用的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好,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作者坐在院落里面听到的驯鸽的飞声是近处的还是远处的?远处的,对不对?驯鸽的飞声是多么的细小啊,可是作者仍然能听得见,这说明这周遭的环境是怎样的呢?是的,非常的安静。这正映衬了那首古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以呀,这里作者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了小院的 “静”。

很好,你们小组谁还找到了其他的句子?请你来说。他找到了这样一句话。“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静对着、细数着日光。同学们,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在一个院落里面,一位安静的、祥和的作家细数日光,静对着花朵,多么安谧的一幅图啊,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是的,静静的读,轻轻的读,慢慢的读,你能读一读吗?他读得好不好啊?掌声送给他,希望你继续保持,特别好。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清” 和 “静”,那 “悲凉” 呢?

第四小组,你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就来说出你们对于 “悲凉” 的看法,你们也找到了关键句?哪个句子,读出来。“一破屋……” 我们可以看到破屋,破壁,疏疏落落的秋草,这一切都给我们一种荒凉之感,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生命力在衰退。同学们,“清” 和 “静”,这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而 “悲凉” 更多体现作者的主观感受。我们知道破屋是破败萧条的,浓茶是苦涩的,这里作者住破屋、喝浓茶就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是的,悲凉的氛围。而当人们在怎样的情境下才会一点一点地细细地数、静静地看呢?清闲,内心宁静。那为什么又能体现作者的悲凉呢?我们曾做过一道赏析题,王安石的一首诗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这首诗是王安石被罢相时所写的,他通过细数落下来的叶子打发时间来表现他清闲的生活,但我们往深了剖析,我们知道这首诗主要还是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失落、悲凉之情。同样的,当时北平连年战乱,诗人居无定所,因此他借故都的秋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凉,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赏秋时的心态,而是他的人生感受。“破”“疏疏落落”“秋草” 这几个关键词就带给了我们一种悲凉的意境,这是我们体会到的 “悲凉” 的特点。

还有吗,谁还能找到?没有了吗?那好,老师给你们读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 “牵牛花蓝色或白色者为佳,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那么这句中的色彩是怎样的呢,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呢?冷色调的,冷色调可以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对,清冷凄凉的感觉,这也展现了故都秋的 “清”。但作者最喜欢的是蓝色的、白色的牵牛花,再次一点儿呢,就是紫黑色的,红色的反而是最不喜欢了,为什么?很好,有同学说了,是因为作者此时的心境不是特别的好。此时社会正处在白色恐怖时期,有一丝丝的悲凉,所以他喜欢的是冷色调而不喜欢暖色调,所以作者对牵牛花颜色的喜欢也能凸显出他此时内心的悲凉,也能凸显出小院赏秋图 “悲凉” 的特点。

刚才我们提到了作者此时的心境,请看大屏幕,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出示了作者当时的这个写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结合写作背景,你们再去读一读课文,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你来说,淡淡的喜悦,还有吗,只有喜悦吗?对,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凸显出的情感就是喜悦与忧伤的交织,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我们品味到作者清透的语言,体会到作者对故都秋的深深眷恋和一种悲凉的情怀。好,我们已经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啦,这篇文章如此的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那请同学们再将这篇文章读一读。好,不错,那这节课我们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再看看文章当中的其他几个段落,走出教室去赏一赏你身边的美丽风景,下课。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