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氓》逐字稿3

zhuzigao 2025-02-06 10:02:23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初中我们曾学过《诗经》中的作品,哪位同学能说说?师:这三篇中的主角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发现没有?生:主角都是女子。师:《诗三百》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画的都是女子形象,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皮,无论是《蒹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雎》里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过学者鲍鹏山在《第三只眼看 <诗经>》中却说 “《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氓》中的女子,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 “最完美的” 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板书:氓 卫女)

师:一首好诗,我们要反复读。要读出韵味,读出细节。而意象就是诗歌里表情达意的常见细节。《氓》这首诗中,有个意象值得我们关注 —— 一条见证氓与女子爱情的河流,它就是?

生:淇水。它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三次。

三次出现淇水,只是简单地重复吗?读课文,思考,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哦,你说第一处写淇水是卫女与氓热恋的时候;第二处卫女与氓处于婚变期;第三处卫女与氓分手。

哦,你说从情感上来看,第一处穿越淇水时,正是卫女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离别时十八相送,难舍难分。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痴情陶醉,甜蜜而幸福。第二处看到淇水,卫女与氓处于婚变期,此时的女子感慨万千,内心情绪如同这淇水一样汹涌澎湃;第三处,卫女看清男子面目,此时的淇水尽管无边无际,但卫女却感到波澜不惊,因为卫女已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心静如水。(精彩发言引来热烈掌声)

师:解读得不错。我觉得你已经走进了诗文,已经靠近了卫女,看来你是卫女的知音啊!你觉得这几处应该怎么读?能不能把你刚才的分析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能不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这位同学读出了 “卫女” 怎样不同的心情?

你来说,嗯,他说第一处喜悦而缠绵。第二处悲伤而沉重,第三处幽怨且决绝。 (老师板书:喜 —— 悲 —— 怨)

师:王国维曾经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位同学能结合刚才我们对淇水的分析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 4:“淇水” 是景语。卫女的情感变化是 “情语”。一条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淇水” 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它见证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过程,是 “景语”,卫女的 “喜”“悲”“怨” 则是 “情语”。

“淇水” 还彰显诗歌感情发展的脉络。“淇水” 是凸显于文外的脉,“情感变化” 是内隐于文中的络,这是我们解读《氓》的一把钥匙。

师:诗,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抒写心灵的艺术。而真正能凸显文章功力的,却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我们不太留意的虚词,是表情达意的最佳细节。请同学再次朗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字词。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这一节每一句都有一个相同的字,看出来了吗?矣。语气词,属于虚词。

师:这几个 “矣” 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应该怎么读?

第一个 “矣” 开始陷入沉思,起调应缓慢而低沉;想起自己多年任劳任怨的劳作, 第二处 “矣” 语调加重升高,第三处想起丈夫的不仁和凶暴,满腔悲愤,语调更高;第四处无奈投靠娘家后,却遭到家里人的嘲笑,进退两难,更加热烈而高亢。 至此回忆已尽,想到前途茫茫,从激愤中落入空虚,最后一个 “矣” 落下来,缓慢而低沉。

师:说的太好了,你也是卫女的知音啊!一 “矣” 传万情,读法各不同。大家读一读这一节,看能不能读出这种节奏的起伏,体会情感的变化?(生读,声情并茂)

回到课前当代学者鲍鹏山的评价:“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生讨论)

生 7:我觉得她是完美的。

当她觉察男子变心后,面对丈夫的负心薄幸,她能从婚姻中痴情觉醒,不再指望依附男人,决心走自己的路,追求自由,维护尊严。是敢爱敢恨,极有主见的女子。(教师板书:负心薄幸)

生 12:我认为她是不完美的。鲁迅曾说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首先她婚前过于草率,完全沉溺于爱情之中,失去自我,这一点为她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可以尝试给氓写篇申诉词,以《诗经》的四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不同心声,欢迎同学们课下继续争论。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