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 4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类怀古诗,它们大都遵循这样的路数:诗人到了某处古迹,忆起了故人或者往事,然后借机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那么,当诗人苏轼来到赤壁这个地方,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怀古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大家了解多少?(停顿)嗯,根据同学们刚才说的,老师来总结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词人,与苏辙、苏洵合称为 “三苏”,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们看大屏幕上的一段助读材料,(停顿)所以这首词是作者遭遇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作品。
学习诗词,朗读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在读之前呢,先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听听名家是怎么读的,大家觉着读得怎么样?很有气势,读得很好,那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词呢?对,昂扬、豪迈,下面就是大家各显身手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模仿名家,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对于词这种文体,往往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苏轼的这首词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下上阕写景的句子,(板书绘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在开头就给我们交代了一幅大场景,什么呀,对,长江,作者由 “大江东去” 想到了什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说说?来,嗯,非常好,自古以来,众多的英雄人物都被历史的浪花淘洗在这汹涌的波涛之中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描绘赤壁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你来,很好,我们可以看出赤壁怎么样啊?对,壮美,读了这么多句,哪句话最为精彩呢?前排的这位女同学,你来给大家分析分析,哦,这位同学抓住了三个动词:穿、拍、卷,写出了山崖的高峻陡峭,和惊涛的力度和气势之大,生动形象,很传神。由赤壁之壮美,作者又想起了谁呢?大家看下阕,对,周瑜,“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作者一层层缩小范围,从一股到个别,于是周瑜作为一个大人物登场了(板书写人),既然是描写周瑜,作者为什么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 这个细节呢?来,请讲!哦,你是说,以美人衬英雄,为了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分析下这句话?哦,他说周瑜年轻有为,打下了历史名战 “赤壁之战”,这么难的战争,在谈笑间就打下来了,显出周瑜卓越的军事才能。
周瑜这么厉害的大人物,写他仅仅是想赞扬他吗?—— 哦,不全是。还有什么意味在里面?—— 哦,羡慕、嫉妒、恨、郁郁不得志。结合我们刚才讲过的写作背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而面对功成名就的周瑜,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可作者只是对自己评价了一句:多情,发出了 “人生如梦” 的感慨(板书感慨)对于 “人生如梦” 这句话,自古以来都众说纷纭,同学们觉着,此情此景下的苏轼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来,这位同学,哦,对词把握得很到位,他说词的第一句已经交代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纵使你周瑜再厉害,不也是被历史的浪花淘洗干净了,没什么可羡慕的。很有先见之明啊,还有同学想说的吗?—— 来,这位同学,哦,你学识真渊博,他说苏轼是一个儒释道三教皆通晓的词人,有儒家求入世的上进心,也有佛道的豁达,我们结合着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词人的人生阅历、学识修养,不难发现,苏轼是以一种超然豁达的心境在跟我们评古诉今,面对如此大场面,对比如此大人物,词人豁达逍遥的心境真是让人佩服、令人赞叹啊。
就让我们做一回苏轼,再来读一遍这首词。嗯,我们说,对诗词最好的欣赏就是把它背下来,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这首词,下课!
-
上一篇
高中语文《雨霖铃》逐字稿2 -
下一篇
高中语文《京口北固亭怀古》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