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6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雨霖铃》。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别的经历吗?谁能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呢?
好,请你。
嗯,同学转学的离别。那你的心情怎样呢?
嗯,不开心、失落。
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一下呢?
好,请你。
嗯,姐姐去读大学。那你的心情呢?
既为她感到高兴,同时心里又觉得空落落的。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离别有关。这位作者虽然仕途不得意,但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词作上成了一名代表人物。有人说,他的词作是:凡有井水饮处,皆有人歌他的词。同学们,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
嗯,同学们都已经快速抢答出来了,对,是柳永。
下面,我们就开始进行这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划分节奏,小组内互相读一读,一会儿,我们分小组进行比赛朗读。下面开始。
好,大家朗读的声音渐渐小了。我们来邀请一、二、三小组代表进行朗读,四、五、六小组代表进行点评。
第一小组代表。
第二小组代表。
第三小组代表。
好,现在我们来邀请第四小组代表进行点评。
嗯,你觉得第一小组有处读音不标准(原文:无语凝噎。)
嗯,第二小组代表声音洪亮,但语速过快。
嗯,第三小组代表读得最好,语速比较慢。那第五小组代表呢?
你认同第四小组代表的观点。
第六小组代表你呢?
哦,你觉得虽然第三小组代表读得最好,但是也不能完全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好,请坐。大家已经朗读并点评了这首词。那么这首词描绘的是关于离别的一个什么事件呢?
课代表。
嗯,在秋天,一个骤雨初歇的日子,作者和恋人在河边分别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这首词是柳永要离开汴京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之人难分难舍的痛苦心情。我们先来看上片。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心情的呢?
好,请坐。意象分别有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和雾霭。寒蝉点明了秋季,秋季本身就是一个人们情绪特别多的季节。长亭在秦汉时,为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送别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长亭短亭这个意象。然后又是一个刚下过急雨的时间。
在暮色笼罩下,烟雾蒙蒙,塑造了一个凄婉愁思的情景。我们再来看下片。先请同学来,试着翻译一下。
好,第六排这位同学,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嗯,从古至今,多情的人,在面对离愁别绪时,都会感到伤感。更何况又是在这冷落清秋的季节。
想到今夜酒醒的时候,没有心爱之人,只有对岸上的杨柳,小风轻拂,残月微醺,这样年复一年,美好的时光、优美的景致,也等同于虚设。即使自己有更多的相爱相思之情,也没有了诉说的对象。
嗯,这下片写了自己分别时第二天的情景,又联想到了以后的光景。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虚实结合。那在下片中,(原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句好在哪里呢?小组内相互讨论一下。
大家的讨论声音渐渐小了。我们来邀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嗯,靠窗这个同学请你。
恩,你觉得意象非常唯美,意象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由意象组成的句子。 嗯,在古代 “柳” 又是 “留”,代表了离别的情景。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的时间。本来是普通的情景,却因为作者的感情赋予了什么?
赋予了自己的愁思。嗯,使用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好,请坐。嗯,第三排这个同学,请你。
哦,你觉得在情感表达上特别美。
嗯,你来说一下。自古有一句话,是借酒消愁。以酒来排遣离别之愁。在天还未亮的时候,诗人酒醒了。
愁思也抑制不住喷薄而出。酒后的愁绪,更让人伤感。
好,请坐。你们分析得都很有道理。那下面,我们带着诗人这样的离愁别绪再来读一遍这首词(原文朗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好,这一遍,我们不仅读出了诗人的情感,也能体会到了作者那种离愁别绪,可谓是声情并茂。
好,下面我们来邀请同学来给我们小结一下。
好,第一排这位同学请你。
嗯,好,请坐。
好,现在我们就留一个作业。课下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婉约派词作,找一首,然后写下自己的简短赏析。
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好,下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
-
上一篇
高中语文《师说》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语文《雨霖铃》逐字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