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逐字稿

zhuzigao 2025-01-26 09:01:15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6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同学们好,请坐。

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一是做大官,有名有利;二是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你们会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在选择时都各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样一件事,那就是舍和得。舍和得充满了我们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取舍,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他归隐后的第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好,先请一位同学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的风物、劳动的生活,也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经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更是多不胜数。

了解完诗人,下面我们接着来看一下课题。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 “归园田居”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 “归” 还是 “居”?既然 “归” 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几个问题:一、从何而归?二、为何而归?三、归向何处?四、归去如何?

好,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解决生字词问题,理清课文的大意。接下来,请全班齐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很有感情,但要注意以下几个字:“暖” 字和 “暧” 字很像,不要读错了。还有这个 “返” 字一定要重读。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探讨一下,刚才我们提出的四个问题。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从何而归?

从哪呢?官场。诗人将官场说成是 “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是什么态度呢?

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原文: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28 页,我们班哪个同学说话最大声,自告奋勇起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嗯,从你的诵读中,我听到了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感。

好,那第二个问题:为何而归呢?

有一句话,叫做 “本性爱田园”。对照课文里面的那句话,就是(原文:性本爱丘山。)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就归隐田园,他为的是独善其身。那如何理解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呢?

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最适合他们生活的环境。它们只会觉得痛苦,这也暗示了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了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也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那作者最终又归向何处呢?

归向旧园。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好,大家一块读出这些句子吧。(原文: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大家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屋后的榆柳树影婆娑,浓荫伏地。习习的清风平息心中的焦虑,眼前的桃李芬芳满弄堂前,唤起了心中的欢心。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倾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这种归居的生活又是如何的呢?

给人一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的感觉。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好,读完整首诗,请大家说一说诗中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呢?

有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还有白描。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做颜色,不再渲染。所以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去勾画景物的轮廓,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归园田居》写了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返璞归真。第一是 “朴”,处事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第二是 “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深的生活境界。

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今天的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同学们下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便是我这节课试讲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