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6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秋兴八首 (其一)》。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这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们从一张薄薄的纸上向我们走来,他们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看,有这么一位就是璀璨星河中最耀眼的一颗 —— 杜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诗歌。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呢?好,请你,这位同学手举得最快。
好,请坐。我们都知道杜甫诗歌有流传于世的 1400 多首,他本人被称为 “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 “诗史”。
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划分节奏。小组内互相读一遍,等一会儿,我们来邀请小组代表来进行比赛朗读。好,下面开始。
现在大家都朗读结束了。我看到还有其他小组在进行朗读体会、讨论朗读体会。我们现在来邀请一、二、三小组代表分别进行朗读,四、五、六小组进行点评。
第一小组代表。
第二小组代表。
第三小组代表。
好,朗读结束了。我们来邀请小组代表对他们进行点评。
好,第四小组代表。
好,请坐。第四小组代表指出第一小组代表的朗读有一处错误,应该是 “白帝城高急暮砧”。另外,他认为第二小组读的语速略快,第三小组读得最好。其他小组代表认同吗?
你们都说是。好,请坐。第五小组代表,你认为第三小组读得好在哪里?
好,你觉得他读得声音洪亮,节奏感强,最重要的是读出了诗人惆怅悲凉的情感。好,请坐。第六小组代表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好,请坐。第六小组代表认为读到 “孤舟一系故园心” 的时候,语调应该降下来,充分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忧国忧民之感。
好,四、五、六小组指出了一、二、三小组朗读上的不足。那么如何能够在朗读中体会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呢?
我们来邀请同学为我们分享一下。
好,靠窗的这位同学请你。
好,请坐。这位同学提到要根据诗歌的意象来想象画面,这样能使自己更有诗人的体会,读出诗人的情感。其他同学呢?
好,第三排这位同学,请你。
好,请坐。他认为读诗要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这样才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都知道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后半生一直在颠沛流离。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但是河北、山东等地区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其他很多地方也时常发生节度使或者将领叛变,并且当时吐蕃入侵,因此时局一直处在动荡之中。而诗人此时正客居在夔州。《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中产生的。
的确,体会作者的情感不仅要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也要添加自己的想象,这样才能够在朗读诗歌时读出情感。
下面,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注意看诗歌划分的节奏。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首诗歌(原文朗读:《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遍朗读不仅读出了秋天景色的萧瑟,也读出了诗人羁旅之愁、思家忧国之情,可谓是声情并茂。杜甫的这首诗是他创作中的名篇。同学们,哪些句子给你触动最深呢?我们来请同学说一说。
最后一排这位同学请你。
嗯,你认为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句好。你认为这句诗好在哪里呢?
嗯,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写出了一种雄浑悲壮的画面。你能为我们简单描绘一下诗句的内容吗?
乌江之中,波浪连着天翻滚,巫山之上风云接地而阴。
好,我们从翻译可知,首联和颔联承接紧密,江间承接的是哪?
对,巫峡。塞上呢?
承接的是巫山。老师这里有疑问,波浪本是在江中,为什么是接天而涌呢?风云本是在天上,为何又接地而阴呢?你可以为老师解答一下吗?
好,看来对你有难度,请坐。课代表能解答老师的疑惑吗?
好,请坐。这是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然后又自上而下,描绘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我们再来联系一下诗人当时的动荡局势,是否也能隐含着时局的处境呢?
除了这句,还有哪些诗句让你感触最深呢?
好,第四排这个女生请你。
那你认为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最好。你认为这两句好在哪里呢?
对,这两句同样也使用了对偶的手法。同时,“丛菊” 承接的是颔联的 “塞上”,“孤舟” 承接的是上联的 “江间” 。这两句是说:作者客居夔州已经两年,心里面牵挂着谁啊?
对,同学们都回答出来,故园。
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好,请坐,羁旅之情,思乡之意。同学们思考一下,“两开” 仅仅指的是菊花开了两次吗?
对,也指诗人流泪了两次。那同样,“故园” 仅仅指诗人思念家乡吗?
同学们也快速抢答出来了,也包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心,对长安的思念,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说完了最精彩的对偶句,颔联和颈联。下面来看一下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通过注释我们知道,“玉露” 即白露,点明了时间,“巫山巫峡” 点明了地点。“凋伤”“萧森” 为全诗定下悲凉惆怅的感情基调。
那尾联呢?我们请同学翻译一下。
好,第一排这位同学请你。
傍晚时分,人们在赶制冬衣。远处白帝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
好,请坐。“砧声” 是指妇女裁制棉衣的声音。又从诗人的感受写到了景物,由白天写到了日暮,充满了浓浓的萧瑟之感、羁旅之情。下面我们来邀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心得体会。
好,第四排这位同学请你。
好,请坐。这位同学提到了自己的朗读体会,同时感受到了杜甫诗作在传情达意上的美感。我们在谈论杜甫的诗风时,后人一般用 “沉郁顿挫” 来形容。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杜甫其他的诗歌,并谈谈自己对 “沉郁顿挫” 的理解。
今天的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同学们下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便是我这节课试讲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
上一篇
高中语文《登高》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语文《琵琶行》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