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6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纪念刘和珍君》。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领着我们回顾故乡,见到了孔乙己,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还结识了藤野先生。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嗯,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跟随他重温 “三一八” 惨案的历史,一起纪念刘和珍君。有哪位同学来为我们分享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 “三一八” 惨案的内容呢?
好,请坐。这位同学很认真,搜集的资料详细又有条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现在大家看一下黑板上这个标题,是不是写错了呢?
嗯,这两位同学都很善于观察,“纪念” 写成了 “记念”。因为当时白话文正处于兴起阶段,用法还不规范。我们再看这个 “君” 字,我们都知道 “君” 是对人的尊称,而这里作者称呼的是自己的学生刘和珍,为什么鲁迅会对自己的学生有如此高的评价呢?刘和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触,走进那段被鲁迅称为民国最黑暗一天的历史,去认识他笔下的刘和珍吧。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读的时候要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好,时间到。我们一起来完成幻灯片上加点字词的读音,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好,请你。
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第三排靠窗那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嗯,他有两个词语的读音拿不准,“菲薄”“殒身不恤”。
那接下来谁来概括一下文章的脉络?
好,请你。
他概括得很精练,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七个部分。
下面呢,老师来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女生先读,男生后读,男女生交叉读下面的内容。(原文朗读:“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好,女生读。
男生读。读完文章,我们来认识一下刘和珍。本文记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呢?刘和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好,我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这小组你们找到了关于刘和珍的哪些事情呢?
嗯,毅然预定全年的《莽原》周刊,反抗校长,为母校前途担忧,还有到执政府前请愿而遭残害。
嗯,找的位置很准确,那从这些事情中,鲁迅先生印象中的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嗯,通过事件总结人物形象,这个方法很不错。她是一个爱国爱校的青年,还有呢?
你看到了一个崇拜鲁迅先生的青年,见解很独到。是啊,鲁迅对当时青年的影响非常大,他是革命导师。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这是《莽原》周刊上发表过的作品和当时的创作主张。这是一个怎样的期刊呢?通过刘和珍预定《莽原》,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文章还有哪些部分写到了刘和珍? 好,请你。
好,第三节、第五节都写到刘和珍 “始终微笑,态度很温和”。
嗯,你善于观察,找到了作者反复描写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善良、美好、亲切。
是呀,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如此热切地追求真理,有责任感、爱国,还给他留下了谦和美好的印象。
可是,她为什么会惨死呢?
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上这些照片,这是当时请愿的场面和请愿学生们受伤的照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你们的感受。老师从每个学生的脸上都读出了愤怒。
是的,这样爱国、追求真理、善良美好的刘和珍不是段政府所谓的 “暴徒”,也并非受人利用。这些照片展示的事实,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当时执政府的昏庸和残暴。
了解了惨案和请愿的相关情况,作者写了这篇文章。大家自由朗读第一、三部分,思考作者开头交代时间有什么用意?
嗯,作者这篇文章写于 4 月 1 日。一般来说,记叙同年发生的事情不需要表明年份,说 “今年” 就行,但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好,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鲁迅先生对这次事件的纪念非常郑重。同时,辛亥革命先烈牺牲性命换来的中华民国已经 5 年了,可人民受宰割的政局并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读这个开头的时候,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呢?
对,讽刺、痛惜。好,我们一起带着痛惜、讽刺的语气读读这个开头。
作者写这篇纪念性的散文,是因为程君的要求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嗯,你抓住了 “也” 字,说明鲁迅写此文,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且这种愿望由来已久。
那这部分作者分三次说自己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分析一下 “三个必要”,各指的是什么?
恩,好,请坐。你通过上下文找到了三个必要分别针对的对象。
第二部分呢,有一句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大家经常在作文中引用这句话。你来谈谈,真的猛士到底指的是谁?第一排这位同学。
好,请坐。面对这样的国家、这样的黑暗现实,我们需要更多的真的猛士推倒这丑恶的社会。那么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是否敢于当真的猛士呢?你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呢?
课下,同学们写一写自己的感想。下节课,我们来进行分享。
现在,我找一位同学来概括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好,请你。好,请坐,你概括得很全面。
今天我们认识了刘和珍,知道了作者尊称她为 “君” 的原因,也了解了此文的写作缘由。
那么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只是纪念这个学生吗?他还想表达什么?
今天的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同学们下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便是我这节课试讲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
上一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稿2 -
下一篇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逐字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