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晋国大军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就在这时,烛之武临危受命,凭借自己的口才劝退了秦国军队,保卫了郑国。那烛之武究竟是怎样说服秦军退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寻找答案。
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读的时候,注意字词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把那些难认、难写的生字词认准、读准,同桌之间互相多听读几遍。
读完课文后,请大家自己尝试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一会儿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停顿)这位同学举手了,有什么疑问?哦,你对第三自然段中 “夜,缒而出” 的 “缒” 不理解,“缒” 就是用绳索拴住人从城墙上往下放。大家能想象出这个画面吗?好,请坐。
字词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们来分析课文主要内容。大家再读一遍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明明是晋国攻打郑国,为什么郑国要劝退秦师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哦,你从文章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给大家具体分析分析。(停顿)嗯,你说得很有道理,晋国因为郑国对它无礼,所以联合秦国围攻郑国,但郑国和秦国其实并没有矛盾,所以烛之武劝退秦师相对容易些。那烛之武到底是怎么劝退秦师的呢?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又能看出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停顿)靠窗的同学,你先说说想法。嗯,你从郑文公和烛之武的对话中,读出了烛之武深明大义。虽然他年轻时不受重用有所抱怨,但国家危难时还是挺身而出,分析得很好,请坐。烛之武答应了之后,做了什么呢?对,有同学说他用绳子拴住自己,顺着城墙出去,夜里去见秦伯。从 “夜缒而出” 这个举动,大家能看出什么?请讲!哦,说明烛之武很勇敢。那见到秦伯后,他还勇敢吗?烛之武对秦伯的那番说辞,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部分内容,小组内讨论: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伯的?大家讨论得很积极。第一小组,你们先来。哦,烛之武先向秦国示弱,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翻译一下这句话。对,那这种策略叫什么?嗯,很聪明,是以退为进。接下来呢,第二小组说。没错,接着烛之武向秦伯说明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的道理,这就是晓以利害。然后呢,第三小组接着说。哦,告诉秦伯留下郑国对秦国有利无害,你们小组把这概括为以利相诱,很好。最后呢?下一小组回答。对,最后通过晋国的贪得无厌,离间了秦晋关系,这叫挑拨离间,非常好,请坐。通过我们的分析,能看出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前排的女同学,你说。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总结得言简意赅,很到位。同学们,读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一开始示弱时,语气要舒缓些,后面语气要变得诚恳、坚定。我们带着这样的语调,再读一遍这部分,好好体会烛之武的足智多谋。
烛之武这么能言善辩,同学们想不想和他较量一下?如果烛之武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大家课下思考,下节课一起交流。下课!
-
上一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