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生物的 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之前的内容,艾弗里通过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师: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 DNA 仍含有蛋白质,因此有人对此结论表示怀疑。
师:那赫尔希和蔡斯完成的另外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
师:那我们一起带着疑问去看看《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
新课教学
师:我们先看一下噬菌体的特点。
师:PPT 展示 T₂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可以看到它的结构特点、物质组成情况是 T₂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 DNA。
师:老师播放 T₂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动态变化过程,重点观察噬菌体将什么物质注入大肠杆菌体内?一会请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有谁来说一下。好的,你来。
师:这位同学说是 DNA。
师:老师来总结一下,噬菌体将自身的遗传物质 DNA 注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部,利用大肠杆菌的营养物质繁殖子代噬菌体,然后再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
师:我们再来看 T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师:老师播放用放射性同位素 ³⁵S 和放射性同位素 ³²P 分别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观看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用 ³⁵S 和 ³²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2)实验中标记 T₂噬菌体时为什么要先标记大肠杆菌?(3)搅拌、离心的目的是什么?一会老师提问。
师:时间到,请红衣服的同学说一下第一个问题。
师:她说 S 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中,P 则主要存在于 DNA 中。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请坐,谁来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蓝衣服同学你来。
师:他说,因为噬菌体必须寄生在大肠杆菌中。
师:这位同学很认真,回答的不错!谁来回答一下第三个问题呀?靠窗的同学你来。
师:这个同学说,得到上清液和沉淀,使亲代噬菌体和子代噬菌体分隔开。
师:老师来总结一下理论上清液中是较轻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的内容物。
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离心后用 ³⁵S 标记的噬菌体实验中在沉淀物中有很低的放射性,用 ³²P 标记的噬菌体实验中上清液中出现很低的放射性?一会请同学回答。
师:时间到。紫衣服的同学说一下。
师:她说在 ³⁵S 标记的一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可能搅拌离心不够充分,导致一些被标记的噬菌体外壳儿依然吸附在细菌上,所以沉淀物中有很低的放射性;用 ³²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可能由于保温时间太短,导致部分亲代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留在了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中有一定的放射性。
师:回答的不错,所以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巩固提高
师:相信同学们这节应该学得不错了,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师:通过分角色扮演,我们概述不同科学探究试验的历程。
师:嗯,大家概述的不错,我们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艰辛。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哦。
小结作业
师:上课的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哦,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什么了?
生:学习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以及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DNA 是遗传物质。
师: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DNA 是遗传物质,标题却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思考还有什么生物遗传物质不是 DNA 呢?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