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是一位思想的巨人,民族的斗士,他以手中的笔做刀枪与敌人搏斗,给人类留下了不朽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看一看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与作者
三、整体感知与局部探究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对写作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扫除了字词障碍,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同学们,这是一篇驳论文,一般来说,驳论文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那本文中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是什么呢?大家再读课文,找出对方的论点论据,并说一说这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好,这位女生你来说。嗷,她说呀,对方的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她认为,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了,而改为一味求拜佛,怀古伤今了。
嗯,你分析的不错,请坐。同学们,对方的观点显然不成立,那文中是怎样反驳的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思考回答。
好!第一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他说第三段写者中国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失掉的只是他信力;而现在一味的求神拜佛,则表明发展的是自欺力。自欺力和他信力并不等于自信力,从而直接反驳了对方论点。
恩,你分析的很透彻,请坐。同学们,“不再信地大物博”“不再信国联”,而改为“一味的求神拜佛”,这些论据证明了对方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论点是错误的。其实,这里说的“中国人”仅仅指那些迷茫的悲观主义者,因此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同学们,刚才我们说了,驳论文是通过驳斥错误观点而确立作者自己的观点,那作者的论点是什么?请大家再读课文。
好,这位男生你来说。嗷!他说作者在第六段中,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反驳了对方。
嗯!你找的不错,请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豪迈自信的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吧!
那本文的论据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会儿,请各组派代表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嗷!一组代表等不及了,好,你来说!嗯,他说文中第七段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了中国四种不同类型的具有自信力的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自信力,他们便是中国的脊梁。
恩,你分析的也很到位,那你能列举几位代表性的人物吗?嗯,对,文天祥、戚继光、梁启超等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说的非常好,请坐。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出排比句的气势来。嗯,大家读的铿锵有力,感情到位!
二组代表已经跃跃欲试了!好你来说!嗷!他说文章这样写到“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他说这里的反问句和两个“他们”,强调了中国现在不乏有自信力的人,两个“被”字,写出了英雄的悲壮和社会的黑暗。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文章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反驳了敌方观点,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得出了文章最后一段的结论,那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呢?
靠窗的这位同学请你来说,他说呀,这里作者是在告诫人们,中国人有无自信力不要被别人的表象所迷惑,我们要勇于投身到革命中去自己探寻,争做中国的筋骨和脊梁。恩,你对文章把握的很准确,请坐。同学们,文章最后总结全文,鼓舞人心,振发民志。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再次体会作者的教诲。
四、拓展
同学们,鲁迅先生用他犀利和讽刺的语气,有力地论证了我们中国人并未失掉自信力。接下来,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些人是具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嗯,同学们交流的非常热烈,意犹未尽,课下请大家按照大屏幕上的要求,写一篇小短文。
五、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中国人并未失掉自信力,也决不会失掉自信,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梁和民族英雄!现在,你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传承和发扬民族自信力,更要争做中国脊梁!
-
上一篇
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语文《孔乙己》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