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明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来领略那里的美丽风光。
学习有了目标,就像航海有了方向。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二,反复阅读,掌握写作手法。
三,熟读成诵,感悟三峡之美。
课前预习是我们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举手的同学这么多呀,我们有请第一位举手的同学。你收集的资料真详细,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水经注》等。谢谢你的分享。
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请你来展示预习成果。你为我们介绍了《水经注》这本书和这篇文章的背景。你真是博学多识,请坐。
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都很充分,老师为你们点赞。
正确朗读文言文,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内容。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朗读一下?你的手举得最快,请你来朗读。你读得真好,声音洪亮,节奏把握准确。还有其他同学吗?大家都想来读,那我们男女生比赛读!男生读得抑扬顿挫,女生读得很有韵味,你们啊,都有诗人的气质。
熟悉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时划出疑难词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有请二组代表,你们组对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的 “虽” 字不太明白,哪个同学可以帮助他们呢?语文课代表胸有成竹,你来说。对!“虽” 本是 “虽然” 的意思,在这里是 “即使” 的意思,属于古今异义。那你能翻译下这句话吗?没错!“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同学们还有其他问题吗?没有了。那老师要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句子,大家来翻译一下。同学们翻译得又快又准确,正所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看来同学们在文言字词的积累上都下足了功夫。
同学们,本文名为《三峡》,那 “峡” 字什么意思?对,两山夹水的地方。那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没错!山和水。
现在让我们深入文本,看看三峡的山和水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哪个小组先来分享成果。三组代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了三峡之长,突出两岸群山连绵不断。“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两岸群山的高峻,遮天蔽日。很善于发现,请坐。(板书:山:高 长)
是啊,三峡的山,既高且长,那三峡的水呢?
五组不甘落后,有请:课文第二段写了夏天的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特点。“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写出了江水迅疾的特点,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气万丈。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夏天的水,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对!疾。(板书:疾)
一组代表也迫不及待举起了手,有请:第三段写了春冬的水,山高柏怪,泉飞水奇,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秀丽生动的图画。“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体现了春冬的水很 “清”。
还有吗?有请二组代表:课文第四段写了秋天的水,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抓住山野寂静,猿声凄切哀婉,表现了秋景的凄清、萧瑟。那你们用哪个字来形容三峡秋天的水?对!凄。
通过同学们的解读,三峡的水更美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让我们仿佛看到三峡的山既高且长,三峡的水那么清,那么疾,那么凄。
本文语言精炼,表现力强,充满生气。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写景的方法描写你见过的最美丽的山水。如果你是导游,请结合本文描写三峡景物特点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
同学们的描写也很美,很有特色,让老师感到欣慰。请大家课下把小片段整理到作业本上。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身边很多景物也是美丽的。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美丽的风景就会在我们眼前出现。请大家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相信你也会写到它的妙处。
-
上一篇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