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有这样一位父亲,即使身体已行动不便,仍挪到窗前,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只见他双手不停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他就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而他读的文章就是儿子写的《背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背影》。
【板书:背影 朱自清】
整体感知
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对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首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同学们都读完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后排这位男生率先举手,那你来说。嗯,你概括得既全面又简洁,他说呀: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父子回家奔丧,车站送别和别后思念,刻画了一位慈母般的父亲形象。回答得非常好,请坐!【板书:父 子 】
局部探究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那文章是如何体现父爱的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标画出相关句子,先想一想,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通过热烈的交流讨论,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一组代表奋勇争先,那你来说。她找的是文章的这句话:“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他说呀,面对祖母的去世、父亲失业,家景惨淡,本来最受打击的应该是父亲,可是他还反过来安慰 “我”、开导 “我”,怕 “我” 伤心、难过,体现了父亲对 “我” 无私的关爱。嗯!你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你能读一读吗?非常好。请坐!
三组代表也想说,那你来说。哦,他找的是文中的这句话:“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再三” 一词表明父亲嘱咐茶房的次数之多,“甚是仔细” 更是表明了父亲嘱咐的内容之详。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嗯,你分析得可真仔细,请坐。
二组代表还想说,好,那你来说。哦!他们找的是文中父亲去买橘子的这一部分。他说呀,父亲去买橘时文章运用了 “探、爬、攀、缩” 等一系列动词写得非常好,特别是一个 “爬” 字,写出了父亲买橘路上的危险,一个 “攀” 字,又体现出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买橘的艰难,将一个慈爱父亲的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动!嗯!你分析得很到位。请坐。
是啊,面对已经成年的 “我”,父亲依然如此细致地关怀,也正照应了那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的无私和感动。【板书:细致 无私 】
同学们啊!这么好的文章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好,左边这位同学你来读。嗯,声音很洪亮,但是呀,感情不够。请听老师来读:“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同学们,文中体现父爱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在小组内继续交流学习。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了这慈母般的父爱。那文中的 “我” 对父亲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好,右边这位举手最快的同学,你来说。嗯,你的体会很深刻,请坐。
哦,同桌还想补充,那你来说。嗯!回答得非常准确,请坐。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得出文中 “我” 的两次 “聪明” 和两次流泪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我” 发自肺腑的内疚、自责和后悔,悔恨当初没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以及在文章最后,作者在读信的时候又想起了父亲的背影,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板书:内疚 思念 】
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篇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 “我” 已经懂得了父亲的爱。生活在新时代光辉下的我们是否都理解父母的爱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课下在作业本上写一篇小短文。
结束语
同学们,富有不及温暖,幸福不及父母,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顺。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感恩父母,去回报父母!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
上一篇
初中语文《白杨礼赞》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