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登高》逐字稿3

zhuzigao 2025-02-07 10:02:36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秋天到了,老师想考考大家,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呀?对,就是重阳节。那么大家记忆中,我们学过的关于重阳节的诗歌是哪一首呀?很好,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么诗人王维在这首诗中说过古人过重阳节的哪些习俗呀?对,登高,还有插茱萸。那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千古名篇也和重阳节有关。今天,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杜甫的七言律诗 ——《登高》。

好的,老师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了。我们都知道,学习古诗,想要透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就要学会知人论世,那么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诗人杜甫呢?

好,这位同学你来。这位同学介绍得很仔细,想必这些内容大家在课下和以前学习的过程中都已经了解了。

那么老师想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除了在写重阳节外,它的年份有没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赶紧调动自己的历史知识。啊,我听到有同学在下面说出来了,对,这个时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刚过去,社会还处在一片混乱之中。我们知道杜甫的诗歌和他这一生悲苦的经历是剥离不开的。

那么下面就请全班同学一起齐读下这首诗,我们一起来对这首诗有个初步的感知。大家读得很棒,声音很洪亮。但在个别字的发音上啊,还是要注意。首联中第二个小句,是 “渚清沙白鸟飞回”,“渚” 念三声 “zhǔ”。

下面老师给大家找了一篇名家朗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停顿和朗诵技巧。大家在朗诵完后,老师想请同学们说说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

啊,同学们已经读完了,那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好的,你来。嗯,他感知得不错,这首诗呢,整体来说都是凄苦悲凉、孤独沉郁的风格,体悟得很好。

那么现在呢,请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杜甫在诗中运用了哪些你认为最重要的意象呢?你举手啦,你来回答吧。这位同学找得很准确,那老师现在写在黑板上,第一个我们用白话来说就是猿鸣,第二个是鸟,我们总结为飞鸟,都是两个字,第三个落木,第四个长江。好,请坐下。

下面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几个意象用在这里分别想表达些什么?请大家前后六人为一组,讨论一分钟,然后派代表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好,第三小组的同学举手了,你们先来说说。噢,第三小组同学说了猿鸣和飞鸟,猿鸣呢,其实就表示叫声凄凉,在这里奠定了全诗悲的基调,其实猿鸣呢,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出现,一般都是体现一种悲伤之情。而悲确实贯穿了整首诗。而飞鸟呢,这就代表孤独无依。

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这样理解呢?

很棒,大家呢,就是要学会把课下这些注释用起来帮助自己的理解,在考试中,古诗文下面出现的注释也是非常关键的,是我们答题的法宝。下面我们就让第五组来说说剩下两个意象,落木代表了落叶飘零,到了晚秋季节呢,一片萧瑟,那长江呢,就是对时间逝去的无奈,第五小组同学理解得很不错。老师想在这里补充一点,落木啊,他除了代表晚秋这个时节外,还映射了作者的晚年,不过大家能理解到刚才的程度已经非常厉害了。

那么现在我们分析完四个意象后,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 —— 诗人站在高峰之下,疾风之中,面对着滚滚长江,听着猿鸣,望着盘旋的飞鸟,想着国家的动乱,自身的凄凉,他内心的悲哀和绝望是可想而知的。所谓借景抒情,分析完首联和颔联的意象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颈联和尾联,看看作者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还是分组讨论,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来讨论交流下各自对后两联的理解,在说的过程中,你要给小组同学说明白,你是从哪儿感受到这样的情感的。好了,大家开始吧。时间到了。老师抽两个小组的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小组先来罢,第一个小组同学说了,他们认为作者在颈联点出了题眼 —— 悲,这个我们刚才在分析意象的时候呢也提到了。大家现在应该更能理解了吧,他们还说作者独居客乡的思乡之情和晚年疾病缠身的心酸。理解得很到位,这是不是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大家想想,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人们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到了人生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愁穷老病,百业无成,颠沛流离,形影相吊呐,这登高有何乐可言,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呢?

下面请第四小组的同学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她们如何理解的尾联。第四小组同学认为最后一句呢,表达了作者回顾自己颠沛流离、坎坎坷坷,把年疾病缠身,潦倒困苦的一生,心中的悲痛啊可想而知。是整首诗的感情喷发点。我觉得同学们理解得不错,那谁来告诉老师,杜甫到底是在恨些什么?

好,请你来说,他的理解呢,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很不错,就是诗人在这里呀,不仅仅是表达自己年华老去、命途坎坷的一个发泄,更多的是想到了国家现在还在动乱之中,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痛恨自己已经不能够再为这个国家和百姓们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了。

这也是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人之处。我们不得不说,读到上一联的时候,世人的苦难呢,令我们动容,读到这里诗人的精神令我们震撼。诗呢,写到最后,笔锋一转总会转到国事维艰、民生疾苦、忧国忧民上去。杜甫以自己病弱的双肩担当起了这天下沉重的悲,唐朝的诗圣是杜甫,大家都说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那么他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诗圣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杜诗之中回荡着强烈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这也是杜甫为人景仰的根本原因。

小结:好啦,回顾本堂课,我们呢,主要对这首诗的意象和思想情感作了剖析。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读古诗的过程中,要学会抓意象,从意象入手来帮助自己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作业:最后老师布置个小作业,有人说《登高》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句诗有八层意思。那么大家试着写下自己的理解,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讨论。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下课。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