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稿3

zhuzigao 2025-02-07 10:02:24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导入

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大家熟悉的《三国》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张飞在长坂坡吓退百万曹军,“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战!…… 又不战,退又不退,作何道理!” 一句话把夏侯淳的苦胆给吓破了,曹操调转马头,转身就跑。张飞是吓退敌军,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一个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敌军的人物。这是谁呢?他是怎样说退敌军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预习检查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烛之武是不是姓烛名之武?—— 不是。烛之武,“烛” 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即 “烛地,名叫武的人”。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翻译梳理,那么现在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些重点的文言文知识你还记得吗?哪位同学自告奋勇为我们填一填呢?你的眼神充满自信,你来。嗯,非常正确,请坐。在这里,老师想重点为大家强调一下:晋军(于)函陵,“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驻扎。(省略句)“晋 | 军函陵,秦 | 军泛南”,这样断句对不对,为什么这样断句呢,“军” 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初读

跨越了字词难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学习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看题目《烛之武退秦师》,那么,显而易见,“退” 就是本文的关键字眼。那么,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并且思考可否以这个字为线索,简明扼要地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哪位同学来为我们说一说呢?你的眼神充满自信,你来说。嗯,概括得真实准确又凝练。这位同学说,秦晋围郑,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退兵;郑伯听从佚之狐的建议,请求烛之武退兵;烛之武夜见秦伯,说退秦兵;晋文公见势不妙,被迫退兵。以 “退” 为叙事焦点,“荐退→求退→说退→逼退” 的情节线,一目了然。

再读

在这里呀,我想同学们都十分好奇,一位老迈之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说退来势汹汹的敌军,还使敌人盟军的首领心甘情愿派三员得力大将领兵协助防守,使危在旦夕的郑国刹那间固若金汤。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说退的部分,思考烛之武到底运用了什么样的神奇劝说术。

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嗯,请右边第一位举手的同学说说看?

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不是一上来就进行道义上的指责,或直接进入利弊分析,而是先坦承 “郑既知亡矣”。这是示弱的表现,实际上却是对现实清醒、理性的认知,用这种坦诚的方式博取对方的同情(板书:示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哦,你说烛之武接下来陈述了 “如果郑国灭亡,秦国会有什么样的不利”。那么,我们一起从地图上分析一下,我们知道,秦国是在西边,郑国在东边,而晋国在二者中间,秦国离郑国非常远,所以,郑国灭亡,秦国距离较远,仍然没有什么益处,但对于晋国来说呢,实际上是扩大了它的疆土。所以这就是烛之武说的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哦,你说这一句也体现了烛之武的智慧,烛之武是在说如果不灭掉郑国,那么秦国能得到什么好处,通过 “利” 的点拨,使秦晋联盟的根基进一步松动。那么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怎么才能让捆绑在一起的联盟真正分开呢?哪位同学继续进行补充呢?

哦,你来说。你说烛之武接下来用了离间的办法,提醒秦国 “晋朝济而夕设版焉”。是的,从烛之武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晋侯的言而无信,那么,他还进一步说了什么?对,他说晋国是 “何厌之有”,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国家,日后一定会冒犯秦国。这从而让秦穆公重温历史,意识到晋侯是不可以相信的人,合作的后果很严重。

所以啊,秦国在烛之武层层深入的分析下,瓦解秦晋盟约,主动退兵。烛之武则采取了委婉的、以退为进的方式,消除了秦王的戒备之心。通过示弱、陈弊、述利、揭短,处处命中秦穆公的痛点,这怎么能不使他的言说舌抵万军呢。学习了烛之武的说话艺术,老师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对说话的艺术有什么新的启示:

以退为进是中国人的一种智慧,一种文化。退让只是暂时的一个阶段,进取才是最终的目的。

烛之武分析了利弊,层层深入,利用矛盾,让我们感受到了说话的艺术。其实,说话的艺术不仅存在于国家大事之中,还体现在日常交流之间,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多注意说话的艺术。当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每个同学都可以有不同的启示。

那么这节课呀,我们一起分析了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感受到了这位古人的智慧,那么下课之后,老师想让同学们完成这样的训练:假如你是高铁列车长,请你出面劝说一下霸座者 “高铁婶”,至少 300 字。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