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高中美术组 xx 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张迁碑》。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课前互动吧。请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上来,之后老师在 PPT 上出示一些字,请同学们猜猜并书写出来,我们看谁猜出来的多。
(学生书写)
生 1:我写出了青、东、之、无、礼。
生 2:我写出了青、东、无。
生 3:我也写出了青、东、无。
生 4:我写出了青、东、无、头。
师:四位同学都很厉害,辨别出了老师出示的字,那么这些字和我们平常写的字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张迁碑》。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 PPT 上展示出来的几种字体,有同学能说出分别是什么字体吗?
生:分别是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师:回答得非常好,文字是怎么形成,如何演变的呢?
生: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后面慢慢发展变化出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
师:我们中国的字体在不同时期演变的过程都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小组讨论一下,不同书体的特点。
(小组讨论)
师:看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变小了,第二小组的代表来说一下。
生: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每个字像一个图画;篆书是细长型,弯弯曲曲像蚯蚓一样;隶书扁平,有点像现在的文字了;楷书方正;草书豪放。
师:这位同学说得头头是道,一定做了课前预习,非常棒,请坐。同学们请看 PPT 上老师展示出来的就是《张迁碑》作品,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作品中的字体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师:好,看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 1:我觉得上面的字有一些扁。
生 2:我觉得上面的字竖笔画短,横笔画长。
生 3:我觉得字的笔画有折无转,并有拨挑,比较圆润。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细致。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张迁碑》的字体结构特点: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扁宽,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的特点。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张迁碑》的点画、结体、章法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生 1:点画上,隶书的用笔有方有圆,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一般横画略粗竖画略细,大致横平竖直,规整而有变化。长横(波横)、撇、捺是最能体现隶书特色的笔画,讲究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生 2:结体上,篆书多为纵向的长方形结构,隶书书多取横势,字形规整多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且每字中多突出一横势的主笔笔画。
生 3:章法上,隶书最常见的是纵横有行有列,一般字距较大行距较小。
师:大家赞同他们的说法吗?
生:赞同。
师:了解了隶书的特点,老师来说一下隶书的发展历史。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 “汉隶唐楷” 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过去一般相信隶书之由来为 “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但近来指出 “隶” 字亦有 “附属” 的含意,可能意旨其为篆字之衍生。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张迁碑》的字体结构步骤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现在拿出毛笔工具进行临摹感受,重点感受什么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开始吧。
(学生临摹体验)
师:通过体验,笔法中起笔回锋,裹铺兼行,收笔顿提斜出,一波三折;左右开张,横向取势,呈现了隶书古朴、浑厚、简敛、博大的书体。
三、课堂活动
师:下面以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对隶书的理解,并互相点评各自的观点。给大家 3 分钟的时间,现在开始!
(小组交流讨论)
师:看大家的声音逐渐变小了,想必已经有结果了吧,哪位小组代表分享一下?
生 1:隶书的发展在小篆之后,字体是由圆转方的过程,和我们今天所写的字和笔画更为接近。
生 2: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隶书去繁就简,笔画改曲为直。改 “连笔” 为 “断笔”,从线条向笔画,更便于书写。
生 3:“隶人” 不是囚犯,而指 “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 “佐书”。
生 4: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精彩!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谁能来给老师总结一下今天我们都学习到了什么?
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隶书的特点是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生 2:这节课我们还了解中国书法的字体是多种多样的。
师:大家真是收获满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隶书的字体结构有了一定掌握,课后大家可以临一幅隶书的作品,并说说你在临摹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好了,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结束语:
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请问我需要擦黑板吗?
-
上一篇
高中美术《古罗马建筑》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美术《标志设计》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