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初中音乐组 x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下面是我的试讲:
一、新课导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同名的古曲,这首乐曲被称为中国古代的音乐水墨长卷,介绍了一幅音乐山水画。
师:从最初的琵琶文曲,到现在我们听到的民族管弦乐作品,结合中国古代及近现代艺术家的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从这首古典中来重温古代艺术的气息,追寻中国古人留下的足迹。
二、教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初听歌曲,感受音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思考,音乐当中出现了哪些演奏乐器?同学们对民族管弦乐有什么样的了解。
师:同学们说有琵琶、筝、阮、笛子,胡琴。
师:同学们的音乐感受能力真强呀。没错,这首乐曲中用了大量的民族乐器进行演奏,西方有管弦乐,而在我们中国也有民族管弦乐。这首乐曲就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弦乐曲目。
师:同学们对民族管弦乐有什么样的了解?
师:这位同学说跟西洋管弦乐一样,只不过换成了中国乐器,这位同学说的不错,民族管弦乐队是上世纪 20 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综合了传统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民族乐器就有两百多种。
复听歌曲,划分乐段
师:再次聆听,并且思考,整首音乐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音乐乐段呢?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呢?
师:可以分为 8 个,那这位同学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呢这位同学说是根据音乐变化,以及基本的音乐要素。 同学的音乐欣赏能力可真不错,没错,这首曲目的确是分为八个乐段,并且每个乐段都还有相应的名字呢。
师:我们打开课本来看一看,分别对应的 8 个乐段的名字吧。
再听歌曲,了解 "换头合尾"
师:再来聆听一遍,大家感受一下,乐曲八个乐段有何不同和相同之处吗?
师:每个乐段的开始部分不太一样,但是后面和前一段是一样的,同学们聆听得很仔细,这种开始一样后面不一样的旋律呈现形式呢,是我国民间的一种创作手法。
师: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在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 (即 "换头"), 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复主题旋律 (即 "合尾"), 这样的创作方式称之为 "换头合尾"。
(二)分段欣赏
江楼钟鼓
师:请同学聆听第一乐段,思考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来模拟鼓声和钟声的呢?琵琶、萧、古筝。
师:夕阳西下,忽然寺庙隐隐约约传来了音乐,嗯同学们说的很准确,思考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来模拟鼓声和钟声的呢?
师:就是琵琶、萧、古筝。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琵琶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
师:萧和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的非常细腻。
师:既然夕阳西下是这样的一幅美好的画面,演奏家能够用乐器进行描绘,同学们能够用歌声进行表现吗?
师:我们用 "la" 一起来哼唱一下这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花影层叠
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花影层叠》这一乐段,试想春风拂过江面,有什么变化呢?
师:同学们唱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把眼光从远处收回看看近处的江面发生了什么?
师:这位同学说感觉力度速度都加强加快了,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音乐主题描写的是花枝弄影、香飘春江的情景。
渔歌唱晚
师:请同学们聆听这一乐段,试想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师:这位同学说仿佛看到了远处白帆点点,渔夫一边摇曳一边歇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的音乐想象力非常丰富,看来能够感知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画面了。
三、音乐拓展
师:其实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演奏形式的多样性。
师:《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但是我们的民族音乐家们将它改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但是同时,这首曲目还有一个合唱版本。请同学们对比聆听欣赏,看看合唱版本的《春江花月夜》与管弦乐版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小组讨论。
师:这位同学说合唱版本很宁静,也十分的好听,而且在表现力上面相较于管弦乐来说更强一些。
师:还有没有其他小组想要说一说,这位同学说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听惯了民族音乐之后还是觉得用民族乐器来演绎更符合其音乐特性。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广袤的国土,不仅养育着一代代各民族的优秀儿女,同时也造就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对民族的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去了解这些灿烂的民族音乐,去汲取多彩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春江花月夜》其余乐段。
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请问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
上一篇
初中音乐《桃花红,杏花白》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音乐《铃儿响叮当》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