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考官好:
上午好,我是初中音乐组第 xx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小放牛》,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新课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上课我们先来听一首民歌,大家能听出来是什么吗?
生:《小白菜》。
师:大家都说出来了,这是哪里的民歌知道吗?班长。
生:好像是河北。
师:对,就是河北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河北另一首民歌 --《小放牛》。
二、新课教授
师:现在我们来听一遍这首歌曲,听的过程中思考歌曲的速度和音调是怎样的?
生:中速稍快、音调明快流畅。
师:说的很好,河北民歌《小放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河北民间小调。其旋律流畅,音乐性格纯真,常由两人演唱,歌词与史实、传说结合紧密,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略带几分调皮的性格特点。歌曲的词曲结合紧密,音调顺畅平实,朗朗上口。现在老师给大家唱一遍,你们可以边划拍子边小声跟唱。
师:唱的不错,拍子也很准,现在大家自行填词演唱,注意休止符的时值,开始吧。
生:……
师:大家都唱了一遍了,有没有注意到歌词内容,你们觉得歌词反映了怎样的民歌故事。
生:……
师: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吧,鲁班为赵县人民修好了赵州大石桥,这个奇迹惊动了 “八仙” 之一的张果老,他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 “太阳”,一边装上 “月亮”,同时还约了柴荣推着载有 “五岳名山” 的独轮车同时过桥。谁知二人上桥后,桥被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立即跳下桥去,用手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仙迹” 被留存了下来。你们觉得有趣吗?
生:有趣。
师:其实很多歌词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只要留意,都很有趣。现在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歌曲的曲式结构,找代表来说。
生:……
师:看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有答案了吗?你来说,你举手最高。
生:歌曲为徵调式,分为四个乐句。同学们说的没错,那接下来思考一下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生:……
师:谁来说?我看大家皱起了眉头,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小放牛》是一段民间歌舞小戏,全曲采取对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所谓 “对应式” 曲式结构,就是指上下两个乐句,一问一答的形式,彼此应答、互相补充,所构成的一种曲式结构类型。《小放牛》总共有四个乐句,后两个乐句为前两个乐句的变化反复,可称为 “一段体” 结构。第三乐句的第 1 小节为第一乐句第 1 小节的下方五度模进,采用了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第一、三乐句第 2 小节的后半拍起唱,以及第三乐句第 1 小节的下五度移位,增加了旋律的动力;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旋律的变化重复;是不是现在豁然开朗。
生:是,明白了。
师:老师给大家把曲式结构图画出来,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段体
第一乐句 (a) 第二乐句 (b) 第三乐句 (a') 第四乐句 (b)
5 - 8 小节 9 - 12 小节 13 - 17 小节 1 - 4 小节
师:现在请大家脑海里想象着传奇的故事,我们来共同完整演唱歌曲。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师生演唱)
师:同学们,大家唱的非常动听,《小放牛》全曲音调活泼明朗、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体现了人民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通俗简练,易唱易学,朗朗上口,从而成为一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民歌艺术作品。
三、音乐拓展
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放牛》的演唱,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 同民歌《小放牛》作以比较,思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对,京剧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了村姑与牧童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师:与河北民歌相比更具有顽皮、幽默的感觉,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这就是民间小戏与民歌不一样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
师: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老师想让你们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生:……
师:看来收获颇丰啊,希望下节课可以继续努力,积极参与课堂。课下请大家搜索河北民歌的特点,下节课分享给大家。同学们,下课。
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请问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
上一篇
小学音乐《爱的人间》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