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来看老师的大屏幕,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一匹马。没错,这是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大家看完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师∶第一排的女生,请你。
师∶哦,你觉得这匹马正向你飞奔而来似的,感觉就要撞上了。
师∶这说明你看得很仔细呢!画中的马强壮有力,生机勃勃,老师也有种马儿快奔出画面的感觉呢。
师∶那说到马,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 师∶中间这位男生,你来说说看。
师∶嗯,你觉得马长得俊俏,而且它还非常的勤劳。
师∶说明你留心的观察周围生活了。马它是六畜之首,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外形高大有型,难怪你觉得它俊俏呢。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古诗,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写马的。让我们翻开课本,进入今天的课文《马诗》。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大家仔细听,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师∶《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师∶好,老师读完了。
师∶相信大家对于诗中的字词有已经掌握了。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
师∶最后一排穿黑色衬衫的男生,请你。
师∶嗯,他读完了,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是的,声音洪亮有力。
师∶哦,你说他有个字读错了。那这个字应该读什么呀 ?
师∶非常好,读络luo,第四声,网络的络。你跟着老师读两遍,络,络。
师∶好,现在请男同学为一组,一起来读一遍。
师∶嗯,非常棒。字正腔圆,非常有气势。
师∶现在请女同学为一组,一起来读一遍。
师∶嗯,很有感情,节奏把握得很好。
三、析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一会儿,老师会请小组代表来分享,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我看大家都端正了坐姿,看来已经有了讨论结果。第一小组已经全员举手了,那就请你们的代表来分享。
师∶哦,你说看到了沙白月弯的画面。师 ∶那你是从哪句概括出来的呢 ?
师∶嗯,就是前两句一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师∶那这句中的"大漠"是什么意思?
师∶嗯,就是广阔无边的大沙漠。那"钩"是什么 ?
师∶没错,这里的"钩"就是战场上的武器。
师∶那你能继续说说,这两句描绘了怎么的景色吗 ?
师∶嗯,大漠的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弯银钩。
师∶这景色真美啊。那你能不能找出这里的修辞手法?
师∶没错,找的很准确,就是比喻。把"沙"比作雪,"月"比作"钩"。
师∶那你再说说,用比喻的手法写有什么好处呢 ?
师∶是的,这样就写出了月光下沙白还有月弯的特点。
师∶分析完了这两句之后,相信你们对这两句有了更深刻了理解。
师∶现在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一起来把这两句读一下,边读边想象沙白月弯的美景。
师∶ 果然,理解到位了,读得都更有感情了。
师∶我看第三组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有请第三小组的代表。
师∶哦,你说从诗中还看到了跨马奔驰的画面。
师∶嗯,你是从哪两句感受出来的呢 ?
师∶没错,就是这两句一-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师∶这句中的"金络脑"指什么呢 ?
师∶嗯,"络"就是戴、套的意思,金络脑就是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
师∶那可以把"金"换成"铁,木,竹"吗 ?
师∶嗯,你说不可以。那你能不能说说看为什么不可以呢 ?
师∶你说用"金"暗示马匹受到了重用。
师∶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 ?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
师∶你说这只是诗人的想象,从"何当"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
师∶是的,"何当"就是什么时候。
师∶分析到这里,老师想问问大家,诗人真的就是在写马吗 ?
师∶第三组的成员都在摇头。嗯,你们说诗人他此时非常希望能施展自身才华,渴望建功立业。
师∶确实,这首诗就是在诗人怀才不遇的情境下书写。第三小组分析得非常到位。
四、品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同学们配乐朗读,读出古诗中的画面感。
师∶嗯,这次读得更有感情了!
五、小结作业
师∶不知不觉,我们的课堂也到了尾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马诗》,看到了沙白月弯和跨马奔驰的画面,体会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心情。
师∶课后,请同学们熟读古诗,同时完成这样一份作业∶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并写上故事。下节课来展示交流。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
上一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逐字稿 -
下一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