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宋朝诗人赵师秀有这样一句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短短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诗情画意的烟雨江南,里面还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呢!上节课我们知道学习生物学应当先学会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那哪位同学能结合这句诗中所涉及的生物现象提出几个问题呢?
你说:青蛙是借助哪些器官发出鸣叫的?所有的青蛙都鸣叫吗?
你想知道:青蛙的鸣叫对它们有什么意义?
同学们提问题的水平越来越高了,具体明确而且有探究价值,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探究来一一解开这些问题吧。
新授
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青蛙生殖发育的视频,尝试着从中找出你刚才所提问题的答案吧。
视频播放完了,同学们刚才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小茗同学你发现青蛙口两侧有两个泡,鸣叫时会鼓起来又瘪下去,叫做鸣囊,只有雄蛙才有,所以只有雄蛙才能鸣叫,它们的鸣叫能吸引雌蛙,完成繁殖(观看得很认真,问题解析得也很透彻)。
那为什么人们多在黄梅时节听到雄蛙鸣叫呢?
小红同学:因为黄梅时节江南雨水丰沛,青蛙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
是的,正是如此,从雄蛙鸣叫吸引雌蛙,抱对后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这个过程离不开水,而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也是在水中进行的,我们将这种方式也称为体外受精。受精之后形成的受精卵又是怎样发育成青蛙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15 页结合插图,来归纳青蛙发育经历的几个时期,并尝试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小蝌蚪找妈妈》里面的小蝌蚪总也找不到妈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有问题的地方小组讨论(巡回指导:你们可以考虑蝌蚪和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的差别来考虑)。
一组的同学:受精卵先发育成蝌蚪,蝌蚪发育为幼蛙继而发育为成蛙。
小蝌蚪之所以找不到妈妈是因为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而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鳃消失,生出四肢和肺,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所以蝌蚪和青蛙它们存在很大的差异。分析得非常合理,请坐。
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不同,结合昆虫的发育过程,我们将这种发育称为 “变态发育”。
每当黄梅时节,江南雨水充沛,正是蛙繁殖后代的好季节,从刚才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可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存的两栖动物已有 11 种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让我们通过 16 页资料分析来看看环境是如何对两栖动物繁衍产生影响的?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二组:从资料 1 得到环境变化影响了青蛙的繁殖行为,因水域污染严重出现了青蛙集群迁移寻找产卵场所的现象,而从资料 2 不难看出排放生活污水不仅会影响两栖生物的生存分布,还会影响它们的发育使两栖动物致畸形。
师:可见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已经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那我们该如何尽己所能地保护两栖动物呢?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你说:我们应该不捕食青蛙,不污染附近水域,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桌补充:可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比如力所能及的垃圾分类回收,少点外卖,自带水杯少饮用瓶装水等都将保护环境进而保护两栖动物。
是的,同学们的说法都很可行,只要环保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相信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也知道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如何呢?我们通过大屏幕上的几个问题来检测一下,通过反馈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非常扎实,课下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编排一场《小蝌蚪找妈妈》的科普小短剧,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今天课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