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节课,我们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依次学习了不同的动物类群,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动物的存在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动物数量锐减甚至消失,又会对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产生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知识。(说完题目后板书标题)
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又是如何影响生物圈的呢?让我们通过分析下面几个例子来逐步寻找答案。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里的 3 则材料,写出材料所涉及的食物链、食物网,分析其中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同时解决材料后的四个问题。现在,请大家开始探究吧。(巡回指导:请同学到黑板书写食物链并自己书写)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们先来看看黑板上的这几条食物链,书写有没有问题?写得非常准确。谁能来给我们分析一下这几条食物链,并解决前三个问题?
有请第三小组的同学:第一则材料中的麻雀是杂食性动物,既吃农作物,也吃林间的害虫。如果大量捕杀麻雀,害虫就会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多,进而影响作物产量。所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否则,就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大量捕杀狼,使得野兔失去天敌,数量增多,牧草减少,出现草场退化。不过,我们认为野兔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多,因为牧草减少后,野兔会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第三条食物链中,蚂蚁虽然以金合欢的嫩叶为食,但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有蚂蚁生活的植株存活率更高、幼苗也更高,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是有利的。
分析得真全面,理解也非常透彻,我们给他鼓掌。正如刚才大家分析的那样,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为捕杀、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平衡。
我们继续分析这些食物链和食物网。除了图中所示的部分,还缺少哪部分就能组成生态系统呢?没错,是无机环境和分解者。那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呢?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回忆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决这几个问题:1. 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是如何变成有机物,构建生物体的?2. 有机物有哪些途径可以变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返回无机环境?如果没有动物,这个过程会受到影响吗?
看来大家都有答案了。我们请第一组的小组代表来回答一下: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变成有机物,构建植物体。有机物可以通过植物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植物死后经分解者分解遗体,变成无机物 —— 二氧化碳和水等,重新进入无机环境。植物被动物摄食后,也可以参与构建动物体。有机物还可经动物呼吸作用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而动物粪便和动物遗体,可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重新进入无机环境,再次被植物利用,这样就实现了物质循环。很明显,如果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会受到影响。
概括得条理清晰、准确全面。正如大家分析的,如果没有动物,就会少了动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这条途径,物质的循环速度将会下降。所以,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也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第二个作用。
结合这个作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一堆干草是经分解者分解作用进入无机环境快,还是被羊食用后在羊体内分解快?没错,羊食用后分解快,这说明动物加速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最后,“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体现了动物的什么作用?动物对植物有什么意义?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生 1:动物可以帮植物传粉,也能帮植物传播种子、果实等。
生 2 补充:动物数量过多也会造成危害,像蝗灾、鼠灾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全面了。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据估计,开花植物中 84% 的花靠昆虫来传播花粉。动物帮植物传粉,能使植物正常地繁殖后代。还有像苍耳的果实表面长有刺,可以挂在动物皮毛上,鬼针草可以挂在人的衣物上,从而传播种子。动物帮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大大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大家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呢?让我们通过大屏幕上的几道题来检测一下。通过反馈,发现大家对今天所学掌握得非常扎实。课下,请同学们以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为题,写一篇科普小论文,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下课。
-
上一篇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