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面试逐字稿 小学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逐字稿

zhuzigao 2024-12-25 09:12:37 小学语文面试逐字稿 0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谁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诗句?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好,你先来分享吧 !

师∶你说,你喜欢的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这两句诗你体会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豁达的情趣。师∶同桌也想分享,快站起来吧 !

师∶哦,你说,你喜欢的是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中体会到诗人与他的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师∶同学们可真棒,老师都沉浸在大家的分享中了,诗歌可以传情,诗歌可以达意,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古诗,那就是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纠正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师∶好了,范读播放完毕,同学们听的都很仔细,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书本上做了标记,非常棒!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来做小老师,读一读多媒体上的诗歌?师 ∶你的眼神最亮,就你吧。

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啊 ? 嗯,声音洪亮,非常得有气势。

师∶哦,我听到有同学说她有一个地方节奏停顿错了,应该是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好,你再来把这句诗读一读!

师∶嗯,这一次节奏把握的非常准确,请坐!

师∶那解决了朗读的问题,哪位同学知道南宋诗人林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

师∶看大家疑惑的小表情,别急,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好,视频播放完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当时的背景呀 ?师 ∶最后排那个戴眼镜的男生。

师∶你说,视频里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皇帝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你看完后很气愤,难受!师∶没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诗人也用诗歌表达了他的感受。你看的非常仔细,看法也很独特,请坐。

三、析读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结合背景,说说你从整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情感?

师∶好,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第一组的同学自信满满的样子,那就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分享吧。师∶哦,你们感受到诗人很痛心!师∶那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

师∶没错,就是这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那哪个词语让你们体会最深刻?

师∶嗯,"几时休"。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

师∶"几时"是何时,"休"是停止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何时停止。

师∶理解的非常到位,请坐。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什么场景吗 ?师∶你说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师∶还有吗 ? 别着急,慢慢说,你一定可以的。

师∶对啦,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 ?

师∶通过你们的互相补充,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的场景,请坐!

师∶那么再结合刚才看的背景来说一说,为什么诗人希望歌舞停下来?

师∶嗯,当时国家四分五裂,权贵们整日寻欢作乐,诗人看了非常痛心,希望统治者可以振奋精神,收复失地!

师∶的确,诗人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看到当时的情景,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失望!

师∶ 那你们小组能把这种失望痛心的感觉读出来吗 ?师∶ 果然理解的到位,把诗人的心情都读出来了!

师∶老师看到第二小组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了,第二小组的代表快站起来吧!

师∶哦,你们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感受到了诗人的悲愤!

师∶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暖风"是指温暖的风吗 ?师∶ 你的头摇的像个拨浪鼓一样,快来说说你的理由吧 !

师∶ 哦,你说表面是温暖的风,实际上是当时的奢华之风。

是的,这里"暖风"有一语双关的作用。那这里的游人呢 ?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 ?

师∶对,这里专指那些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请坐。

师∶这里还有一个字"醉",透过这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阿?

师∶哦,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师∶还有同学说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大家都说了各自的想法,老师忍不住给你们鼓掌 !

师∶是的,一个"醉"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非常精妙!

师∶那诗人面对这样的现象,心中作何感想 ?

师∶嗯,就是愤怒、悲痛,以及对权贵的讽刺!同学们说出了诗人的心声!

四、品读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痛心悲愤的情感,跟随配乐再来朗读这首诗,同时想象整个画面。师∶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读的都不一样了。

五、小结作业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诗意,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同时体会了诗人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其实,诗歌的魅力远不止如此,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首诗,并尝试进行背诵。

师∶同时完成这样一份作业∶请同学们搜集历史上的爱国故事,下节课分享

师∶好,同学们,下课。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