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2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宿新市徐公店》,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一提到春天大家能想起哪些诗句呢 ?
师∶看你积极举手了,你来说说。
师∶你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恩,草长莺飞的春天,连杨柳都跟着陶醉,多么美丽的春景啊!
师∶穿蓝衣服同学,你也说说。
师∶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是呀,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遍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争奇斗艳。这真是一副千姿百态的春景啊 !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古往今来我们的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看到春的美景而诗兴大发。那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去看看诗人杨万里对春天又有哪些感受呢 ?
二、初读
师∶同学们,你们对作者杨万里了解多少呢 ?谁来展示一下。
师∶你的目光炯炯有神,你来说吧!
师∶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南宋四大家"。
师∶恩,你说的非常准确,还有要补充的吗 ?师∶好,你的同桌。
师∶你说他的代表作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你们不愧是学习小搭档,你们的答案结合起来就是我们较完整的作者简介了,请坐。
师∶了解完作者,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听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划分节奏。
师∶好,听完了范读。谁来按照分好的节奏试着读一读?师 ∶ 你终于鼓足勇气举手了,快来试试吧师∶她读完了,同学们觉得她读的怎么样 ?
师∶朗读停顿很准确,语速也适中,看来你刚才听得很认真哦,请坐。师∶划分完节奏,老师还有个疑问。谁能来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
师∶看你自信的表情,就你吧!
师∶恩,你说,宿,是过夜的意思,新市是一个地名,今在湖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师 ∶那连起来的意思是 ?
师∶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店里过夜。
师∶你理解的准确又全面,你是怎么做到的 ?师∶哦,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师∶你真会学习,不愧是我们的学习标兵,好,请坐。
三、析读
师∶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会儿请我们的小组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师∶第一组的同学看起来收获满满啊,你们先来说说吧。
师∶你们小组概括的是"农村景色图"。
师∶是从哪两句诗看出来的呢 ?
师∶嗯,"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师∶这两句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啊 ? 师∶对,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径。还有吗 ?
师∶嗯,"树头新绿",还有刚长出新叶的树。
师∶那老师要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了,把这几种景物连起来,我们能从诗句中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啊 ?师∶看你有话想说,快来试试吧。
师∶你说,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呢。师∶同学们觉得她描绘的怎样 ?
师∶是呀,生动形象,甚至新树的样子都描绘的特别细致,你的表达能力可真强,请坐。
师∶从这能看出乡村怎样的特点呢 ?
师∶诶,很宁静;哦,很自然、很朴素。
师∶那你们小组能带着这种对农村风光的赞美之情把这两句诗在读一下吗?
师∶声音洪亮,感情饱满,老师也仿佛置身其中呢!感谢你们的分享,请坐。
师∶那现在还有哪个小组来说说?第二组的代表等不及了,那你们想分享的是 ?
师∶哦,你们感受到的画面是儿童追蝶图。从"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会到的。
师∶既然说到"追蝶",那儿童是怎样追蝶的?心情怎样呢?
师∶嗯,"急走追",所以儿童的心里一定是非常兴奋欢快的。师∶那他有没有追到蝴蝶呀 ?
师∶从"无处寻"可以看出没有追到,因为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师∶那这个时候儿童还是兴奋的吗 ?
师∶对,找不到蝴蝶了,他是非常焦急、失望的。
师∶那同学们你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种心情呢?
师∶你说,你认真学习了一阵子,结果成绩还是不理想。
师∶哦,你说本来放学回家就想见到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妈妈,结果他们还没回来.……
师∶看来大家也很理解这时候儿童的心情,那从这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师∶是不是儿童的天真活泼啊。
师∶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跟随我们的配乐朗读,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师∶看同学们陶醉的样子,一定是体会到了作者当时的感受。
四、品读
师∶这首诗我们了解了,那老师想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
师∶最后一排的男生,你来说说。
师∶嗯,你说前两句是静态,后两句是动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
师∶是的,篱笆、小径、树都是静态描写,"急走追""飞入"寻"是动态描写。
师∶你理解的深刻,分析的也很全面。请坐
五、小结作业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不知不觉又到了下课的时间。《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向往之情。
师∶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首诗,并完成这样一份作业∶为这首诗配一幅图,题目为《追蝶》。师∶好,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