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在语文的课本里,我们学过李白的《蜀道难》,诗中是这样写着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对于今天来说,通秦塞、过蜀道还难不难?
生:不难。 师:好,那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播放视频《西成高铁》
师: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蜀道难将成为历史,千年蜀道由此跨入高铁新时代,这也是中国铁路一个质的飞跃。从蜀道难到西成高铁的开通,这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那发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哲学上所讲的世界分为哪三大领域?
师: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认识)
师:要证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需要分别证明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首先,我们要对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展示发展是什么。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前进和上升的过程,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过程。
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
师:现在有请第一组调查小分队陈述。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第一组:感受自然界的变化
学生展示 (自己准备资料展示)
师小结:播放 PPT。通过某某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有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个前进的,上升的一个过程。虽然这些沧海桑田的变换我们可能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但它的运动变化却是时时刻刻发生着的。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面让我们从古诗词的文字中感受一下这种变化。
展示诗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师: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也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师:有请第二组调查小分队为我们陈述。
第二组:感受人类社会的变迁
学生展示 (社会形态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
师小结:播放 PPT。第二组的同学展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改善,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所谓古往今来,人事代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人笔下历史变迁。
展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师: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师:有请第二组调查小分队为我们陈述。
第三组:自我认知 —— 人的认识的发展
学生展示 (对雷电的认识和党的指导思想)
师:谢谢某某同学的陈述。播放 PPT。中国探月之路是一个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人类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中国诗词当中,诗人对月亮总有一种偏爱的情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展示诗词: 人攀明月不可得,可上九天揽月,“嫦娥” 三上青天揽月第一目小结:现在我们来对刚才所学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刚刚我们证明了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说明了我们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已经从诗词当中感受到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于描述变化的诗词不止于这些,老师现在来考考同学们,我们采取诗词接龙的方式,有请主持人某某同学。
第二目:发展的实质
学生活动:“赏中华诗词、寻哲学意境”
诗词 PK 赛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诗词,他们描述的是不是都是 “发展”?发展一定是变化吗?变化一定是发展吗?小组讨论
师总结: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反之则是旧事物。所以,发展指的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向前的变化,而变化则包括倒退的、下降的、后退的变化。由此可见,发展一定是变化,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多媒体展示: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1) 联系: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2) 区别: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
教师小结得出发展的实质。
分组讨论:关注生活,感受海口的变化。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的感觉到了海口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师: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种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我们身边的变化,那么从国家的角度,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变化和发展的?
情感升华:播放视频:中国高铁的发展
设问:结合中国高铁的发展,请谈谈你对中国发展的感悟?
最后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少壮须努力!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师:人类与病毒的斗争病毒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早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就有了关于天花的记录,直到 19 世纪末,病毒才开始逐渐被发现和命名。病毒个体微小,基因简单,结构变化快,传播速度快。药物技术创新与新病毒出现的赛跑胜负难料。比如流感病毒家族 “最危险成员” 甲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短时间内的基因重组而演化出新的病毒株,每重组一次其毒性增强、传染性增大,且能导致原有的治疗方法失效。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对传染性病毒的从感性到理性认知,认识日渐清晰。近年来,关于病毒的疫苗和新药问世速度加快,流感致死率大大降低,但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中如何体现发展的?学生讨论。
生:经过多年人类与病毒的抗争体现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师:观看视频《中国新冠疫苗之路》科学家将疫苗注射给小鼠、猴子等动物,观察疫苗是否产生免疫反应。I 期安全性试验:科学家给少数人注射疫苗,以测试其安全性和剂量,并确认能否刺激免疫系统。II 期扩大试验:科学家给数百人 (包括儿童和老年人) 注射疫苗,观察疫苗在他们身上的作用是否不同,进一步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刺激免疫系统的能力。III 期疗效试验:科学家将疫苗注射给成千上万的人,并与接受安慰剂的志愿者进行比较,比较接种组和对照组被病毒感染的比例,确定疫苗是否能抵御冠状病毒。批准: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审查试验结果,并决定是否批准疫苗。在大流行期间,疫苗在获得正式批准前可能会获得紧急使用授权。从哲学角度分析,你如何看待陈薇团队的疫苗研究之路?
生:疫苗的研究经历 1、2、3 期的过程对疫苗最终的上市来说都是量的积累,所以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另外,只有各个阶段不断积累到完备,才能发生质的提升,所以能看出来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量变达到质变不会结束,而是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所以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 — 质变 — 新的量变 — 新的质变的过程。
师总结:事物的发展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超过 100 种候选新冠病毒疫苗正在开发中,在 5 月 22 日以前,有明显进展和积极成果的疫苗没有一个。英国牛津大学 COVID-19 疫苗最新试验结果显示,注射了该疫苗的 6 只猕猴,全部感染新冠病毒。美国计划招募超过 10 万名志愿者,对大约六个最有希望的新冠候选疫苗进行测试,以求在年底前获得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为遏制新冠病毒疫情,美国将把通常需要 10 年才能完成的疫苗开发和测试工作压缩到几个月内。澳洲于 6 月底开始在两个城市进行一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小规模人体试验。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全球疫苗之路?
生:道路是曲折的,需要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球新冠疫苗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师总结: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历经磨难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广大人民群众在面对病毒、面对被感染的风险、面对死亡,始终不畏艰险,愈挫愈勇,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斗争的精神早易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我们始终坚信我们最终会打赢这场疫情防疫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