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政治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逐字稿

zhuzigao 2025-02-26 08:02:36 高中政治面试逐字稿 0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节课我们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知道了社会历史的本质,了解了人类社会的产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寻觅人类社会的真谛,探究社会历史是如何发展的。(板书:社会历史的发展)

讲授新课

总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议题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什么?

提到发展,我们并不陌生。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呢?嗯,是矛盾,大家对之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

我们知道,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对于整个世界而言,矛盾是发展的动力;那么就人类社会而言也是如此。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是哪些矛盾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好,你来。

不错,手推磨为标志的生产力产生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蒸汽磨为标志的生产力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基本矛盾。(板书:生产力 生产关系)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我们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习了,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者就是我们人;劳动对象就是人所改造的客观事物;劳动资料是人类改造客观事物所使用的工具或手段,如手推磨和蒸汽磨。

那么,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也包括三要素,分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平等 / 剥削) 和产品分配关系 (劳动产品如何分配)。

同时,马克思的这句话还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怎样的?

很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板书:决定),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这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怎样的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 “阅读与思考”:《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很好,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板书: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我国不断通过改革来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或者是前一段时期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或者是当前我们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要进行需求侧改革等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大家对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熟悉吗?很好,就是规律。所以,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大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你能理解吗?(板书:规律)

议题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我们称之为经济基础。(板书:・经济基础) 那么,什么叫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呢?比如就我国而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有哪些?在所有制上,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在分配方式上呢,按劳分配为主体。公有制、按劳分配就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那么与经济基础构成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二个基本矛盾的是?对,上层建筑。(板书: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这里的 “意识形态” 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社会意识按是否具有阶级性划分,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其中,意识形态是具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如哲学、价值观等;那么非意识形态就是不具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如自然科学、数学。上层建筑包括的是意识形态,是那些具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通过上层建筑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什么?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板书:决定) 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板书: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所以我们要怎么做?

很好,要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比如我国在 2018 年新设立的国家机构:国家监察委员会,这就是在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为什么老师要在经济基础前加上 “先进” 二字呢?好,你来说。

对,因为上层建筑只有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若其适应了落后的经济基础,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板书:规律)

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你来。

嗯,总结得很全面。今天我们学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进而总结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两大规律。

大家看一下,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从哪一个基本矛盾开始的啊?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了生产方式。由此,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比如我们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的。

同学们觉得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啊?嗯,老师也觉得大家掌握得不错。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找一个我国所调整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并研究这一调整起到的作用,论证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两大规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升华

同学们,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如此,作为我们个人亦是如此,青年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树立目标、设定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希望大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美好的未来!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下课。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的模拟授课,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