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向往真理、追求真理,不惜为真理而献身。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坚持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认为日心说是正确的,由此受到教会迫害,被终身监禁。
但即使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弥留之际,他还在重复着这样一句话:“追求真理需要特殊的勇气。”
伽利略崇尚科学、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一直为我们这些后人所敬仰。那么,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真理。(板书:真理)
讲授新课
总议题:真理是什么?
议题一:真理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先来辨析两个观点,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同意这些观点吗?
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吗?好,这位同学。
的确,有用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那么,没有用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啊?也不是。这位同学一语中的,有没有用是从主观出发来判断的,这不是我们判断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
公认的认识、大多数人认同的认识就是真理:大家说这个观点正确吗?
嗯,也不是,这还是从主观角度出发去判断的。那么还有人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种观点你同意吗?
嗯,支持人数多少,也不能够成为判断是否是真理的标准。
看来大家都对 “真理”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其实,人的各种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就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就是真理的含义。(板书:含义)
议题二:真理的特征有哪些?
客观性: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不能从主观出发,而要从客观出发,看其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因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内容上看,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就是从检验标准上来看,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具有客观物质性的实践。这就是真理的第一个特征。(板书:特征 客观性)
我们刚才讲到,人的各种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既有真理又有谬误。为什么?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对象产生很多种不同的认识。那么在这其中,真理有多少呢?
2021 年初,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寒潮袭来,相信在上学路上大家都感受到了什么叫做 “寒风刺骨”。有这样的说法,冬天冷是因为地球离得太阳远,等到春季、夏季,地球就会离太阳越来越近,天气就会暖和了。
大家觉得,太阳究竟是冬季离我们更近还是夏季离我们更近呢?
哦,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科学的解释: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呈椭圆形转动,每年 1 月 3 日是地球离太阳最近的一天,而 7 月 4 日是日地距离最远的一天。
尽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所以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在这里还需要大家注意,同一确定对象≠同一事物,比如对于口罩这一事物来说,我可以说它是浅蓝色的、它是无纺布的;但对于口罩的一个确定对象,如颜色,就只有它是浅蓝色是正确的认识。大家能理解吗?
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有条件的:刚刚我们说真理只有一个,那是不是意味着真理在任何条件和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先不急做判断,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到教材 “阅读与思考”(三角形内角之和定理的发展)。
读完后,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好,你来说。
对,不是,只是这一定理在凹面和凸面不再成立,但在平面条件下仍然成立,它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这就向我们说明了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板书:有条件的)
具体的:刚才,我们通过三角形内角和的例子,在空间角度说明了真理具有条件性。那么在时间角度呢?
大家说 “造反有理” 这一观点是真理吗?
反应得很快,要看情况。在 20 世纪上半期,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 “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是真理。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 “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是谬误。
这就说明了,真理在时间角度也具有条件性,也就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板书:具体的)
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的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真理的知识,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你来。
嗯,总结得很全面。今天我们学习了真理的含义,真理的特征,其中,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除此之外,真理还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那么请大家思考,可不可以说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呢?好,你来说。
对,这是不对的,相伴而行≠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与谬误有明确界限。因此说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是错误的。
大家再思考一下,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吗?
很好,是不存在的,真理只有在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是真理,超出了这一范围,哪怕是同方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同学们觉得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啊?嗯,老师也觉得大家掌握得不错。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的内容,用图画的方式来展示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升华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送给大家一句古语:“吃一堑,长一智”。它告诉我们,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
但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希望同学们能正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错误,努力改正,在青春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自己的美好未来!
-
上一篇
高中政治《实践》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政治《社会历史的本质》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