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哲学研究的问题自然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的,如荀子的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也有研究人生问题的,如《周易》中提出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还有研究人类思维和认识方面的,如毛泽东所讲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等等。
那么在这么多问题当中,是否有一个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别开来的基本问题呢?这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哲学的基本问题》。(板书:哲学的基本问题)
【讲授新课】
总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家范缜在《神灭论》中以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来论证形与神的关系;明朝王守仁以 “心外无物” 来论证心与物的关系。
从这些例子中,大家能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吗?“形”“神”“心”“物”,哪位同学想到了?好,你来。
很好,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刚刚我们提到的 “形与神”“心与物”,这些关系归根到底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板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属于客观物质世界,比如天空、房子、风扇、桌子等等,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再比如新冠疫情的产生和发展;思维属于主观精神世界,比如我们的学习计划、工作策略、观念、认识都属于思维,指的是人类的意识,再比如党和国家根据疫情发展实际所做出的决策和部署。大家明确了吗?
刚才我们得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那么在这里,需要大家做一个小辨析,请思考一下,哲学的基本问题能不能说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呢?可以加 “辩证” 二字吗?来,这位同学。
嗯,答案是不可以的。“关系” 和 “辩证关系” 是有区别的。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地指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个知识当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时会涉及,我们现在接触的是全部 “哲学” 的共性,是所有的哲学,不管是不是马克思的,它的基本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系” 是对问题的概括提出而不是对问题的回答,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范缜和王守仁的例子,是不同的回答,但概括起来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你理解了吗?(板书:辩证 X)
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那么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板书:“何为本原” “有无同一性” )
何者为本原就是指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谁是 “第一性”?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它们的关系的呢?你认为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好,你举手最快,你先说。嗯,存在也就是物质是本原,我们的学习计划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因此物质是第一性的。
大家是怎么看的?哦,大家都认为存在是本原。其实关于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涉及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问题,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板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从刚才的选择来看,老师知道了,大家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板书:√)
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那么现在我们来探讨第二方面的内容。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就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反之,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则是不可知论。(板书:可知论 不可知论)
大家是如何看待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好,你来说说。嗯,他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大家觉得他说的对吗?对,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证实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比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就做到了正确认识,从而客观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使得防控有效,这就说明了,思维是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的。(板书:√)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综上所述,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你来。
不错,总结得比较全面。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同学们觉得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啊?嗯,我也觉得大家掌握得不错。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找一找我国古今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这些哲学家的回答的看法。呈现方式不限,可以是文字、视频、图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升华】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知论者,多问、勤思,让哲学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将会更美好、更精彩!
-
上一篇
高中政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政治《唯物主义》逐字稿2